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第7号染色体上的 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 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8 cm的基础上再增加2 cm。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本高度8 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B.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株高为14 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 某株高为10 cm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
-a、第7号染色体上的 -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 -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8cm的基础上再增加2c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本高度8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B.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株高为14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可能性 某株高为10cm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只有一对等位基 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最多一对等位基因
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为野生性状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双亲可以肯定为:紫缺×绿马 双亲可以肯定为:紫马×绿缺 这一定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双亲可能是:紫缺×绿马,也可能是:紫马×绿缺
双亲可以肯定为:紫缺×绿马 双亲可以肯定为:紫马×绿缺 这一定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双亲可能是:紫缺×绿马,也可能是:紫马×绿缺
a控制),为了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该小组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子代雄株全为突变性状,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全为野生性状,雌株全为突变性状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全为野生性状 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子代雄株雌株各有一半野生性状
基本高度8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株高为14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 某株高为10cm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
a、第7号染色体上的 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 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8 cm的基础上再增加2 cm。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本高度8 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B.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株高为14 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 某株高为10 cm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
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最多一对等位基因
—a、第7号染色体上的 —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 —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8cm的基础上再增加2cm。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本高度8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B.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株高为14cm的植株基因型有4个显性基因 某株高为10cm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繁殖,F1应有l:2:1的性状分离比
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 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现有两株不知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后代的性状和株数为:紫缺321,紫马320,绿缺318,绿马322。如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亲可以肯定为:紫缺×绿马 B.双亲可以肯定为:紫马×绿缺 这一定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双亲可能是:紫缺×绿马,也可能是:紫马×绿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