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大量的放射性 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上清液中出现微弱放射性的原因是噬菌体裂解 搅拌的目的是把细菌内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分离后的上清液主要是子代的噬菌体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沉淀中出现微弱放射性的原因是还有蛋白质外壳未脱离细菌
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只利用逆转录酶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
思路: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方法:用DNA中含32P或蛋白质中含35S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未标记的细菌 结果:子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结论:亲、子代噬菌体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只有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是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是离心管中的沉淀物放射性高 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两者混合后保温的时间不宜过长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沉淀、上清液、沉淀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搅拌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髙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多数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 合成噬菌体衣壳蛋白质所需的酶来自细菌
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相同,都是根 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表达的特性设计的 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从接种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的 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方法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 分子分开,以便检测各自的放射性 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为了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5P.标记的DNA,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用同位素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35S 32P 35S和32P 不含35S和32P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细菌提供更多的氧气 用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 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
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大量的放射性 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化学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可直接用来制备含32P或35S标记的T2噬菌体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可以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 可以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用35S标记了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用32P标记了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