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甲 乙 ...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教案备课库《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竞赛试题带解析》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1甲乙丙三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物理性质不同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甲乙丙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4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1
64
77
80
85
下面是金刚石石墨和C60几种碳的单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1从组成上看甲乙丙三
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___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___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个
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
21
24
27
30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
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1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决定它化学性质的数值是.2
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
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如图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个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甲乙丙1甲乙丙三种物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
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
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___
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___
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
热门试题
更多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与结论】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过滤.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写一条.
煤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CO2也含有一定量的SO2还可能含有CO小明同学进行环境调查时发现荆开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周围的树木已渐枯萎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也可能含CO他将收集的废气样品用下图所示装置恰当组合后进行检验已知其中的药品均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叫2你认为发电厂周围树木枯萎的原因可能是3为确定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是否含CO请根据拟定的气体流向确定并填写组合装置中各导管口用代号表示的连接顺序废气→→→→→→→尾气处理4实验结果证明该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CO则实验过程中与此相关的实验现象有上述现象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依次为5请说明你对该实验尾气的处理方法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为验证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药品均足量且每步反应完全夹持仪器省略装置现象甲增重乙无明显现象丙粉末由变红丁试液由紫变红气球变大甲乙丙丁Ⅰ.仪器a的名称21Ⅱ.丙中粉末由22变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3其中氧化铜作24剂Ⅲ.根据上述现象分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写出可能含有二氧化碳的理由25Ⅳ.在不改变装置的前提下只需将装置26中药品换成27即可判断二氧化碳是否存在
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你的改进方法是.2实验过程中图A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0.44g则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填><或=0.28g.
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H2C2O4CO↑+CO2↑+H2O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1小强同学说从实验安全角度讲实验开始先加热____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____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___2小明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生成物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小美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80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77.6g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
火的掌控和应用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1古人钻木取火时钻木是为了答燃烧的条件2长征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X则X.的化学式是3下列行为体现安全意识的是A.携带鞭炮上公交车B.野炊后的明火用水或沙彻底扑灭C.液化石油汽使用后及时关闭阀门D.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已知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蒸气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Ca是常见的三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1石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燃烧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用于灭火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将CO2中混有少量CO除去的方法是
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沉淀的质量为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符合下列要求的反应1工业炼铁过程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2CO2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固定和利用CO2的方法用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3铁制容器不能盛装CuSO4溶液的原因4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
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如图将几块经过烘烤并冷却后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到盛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轻轻摇动红棕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倒扣的漏斗内水面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X..___________2写出铜绿加热时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C.→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共热发生化学反应H.2C.2O.4CO2↑+CO↑+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CO气体来还原氧化铁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应首先点燃处的酒精灯填装置序号2装置B.中NaOH的作用是C.中所盛的液体是3D装置玻璃管中观察的现象是反应的方程式为4从E.装置出来的尾气要进行处理是因为尾气中含有
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砖红色的氧化铁粉沫下部出现了一些黑色的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B.装置的作用是.3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4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煤在燃烧不充分时容易产生一种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有毒气体是
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请你根据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⑴上图所寓示的含义是⑵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⑶请你再举两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利用如图装置可做CO还原CuO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1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其中浓NaOH溶液能吸收CO23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木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COCO2H2和H2O【查阅资料】a.浓硫酸可作干燥剂b.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实验过程】设计实验装置如下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假设每个装置里的药品足量反应充分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1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由此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和H2O气体②通过观察装置D.E.中的现象后为了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C.中的试剂是13为了证明CO气体的存在装置F.中试剂是14【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①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固体溶解②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③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木条复燃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填化学式④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小结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填偏高或偏低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热门题库
更多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维修电工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汽车维修电工
高中英语
高中化学
高中政治
电大政治学原理
电大护理学
电大保险学概论
炉台实战技艺
保险公司法规
财经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