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我国境内非医疗与公共卫生部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现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时,也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报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 发现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 发现疑似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隔离
政府卫生部门 公安部门 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
对乙、丙类传染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 对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淋病、梅毒病人未治愈前不准去公共浴室、理发店等公共场所; 对甲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限制活动范围。
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宣布本行政区域为疫区 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 采供血机构 执行职务的人员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公共场所及其他单位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疾控机构上报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控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控机构报告,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其中人禽流感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报告,城镇应于2小时,农村应6小时报告 在监测区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控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通报 传染病监测 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传染病义务报告人 传染病疫情公布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人时,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对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的人员依法实施必要的医学观察,对被病原携带者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等 对疫情保密,未经医疗机构领导同意,不得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