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A试管中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高中化学《内蒙古太仆寺旗2016-2017学年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
在实验室中学生用下左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由乙醇乙酸和
酒是陈年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中会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在试管
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1在A.试管中加入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顺序是2写出A.试管中发生
在实验室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的盛放的是导气管的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以
如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1a试管中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是乙酸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在A.试管中配制好体积比为3︰2的乙醇和乙
下图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揭示实验原理①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反
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以下问题1导气管连接球形干燥管插入Na2CO3溶液中除了冷凝作用外另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
在实验室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 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向a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 液体暴沸
将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分液”的 实验操作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室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2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到饱和碳酸钠
下图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揭示实验原理①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反
热门试题
更多
在2HCHO+NaOH浓→CH3OH+HCOONa反应中甲醛发生的反应是
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己知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g·L-1B.可发生银镜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1有机物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④的原子利用率达100%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⑤合成乙酸乙酯也能实现原子利用率100%B.反应②③⑤的类型各不相同C.由于乙酸乙酯和水均为无色液体故用分液漏斗无法分离乙酸乙酯和水的混合物D.相同条件下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较在稀硫酸中更完全
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常因条件控制不当会出现黑色浊液长时间没有银折出析出的银镜不均匀或发暗等现象影响了银镜反应的效果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有关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实验变量实验序号银氨溶液的量/mL乙醛的量/滴水浴温度/℃反应混合液的pH出现银镜时间/min1135011t12136511t23156511t3415654无银镜5156510t56332010t6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只进行实验1和实验2其探究目的是3实验填序号组合可探究混合液pH对银镜反应的影响4实验4无银镜出现的原因是5试管内壁的银镜用硝酸洗涤可以回收硝酸银溶液你认为选用填浓硝酸或稀硝酸较好理由是
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用丙醛CH3-CH2-CHO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得到聚丙烯写出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123
目前已发现的居室空气污染物达300多种其中有一种来自人造地板家具以及装修粘合剂长期接触低剂量的该物质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免疫功能异常该污染物是
请设计一个方案证明苯酚碳酸乙酸的酸性依次增强所需的试剂自选只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即可
某饱和一元醛和酮组成的混合物其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质量为58g.取该混合物2.9g跟过量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4.32g则该混合物中的醛是
季戊四醇[CH2OH4C.]是一种有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工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各种装饰材料泡沫绝缘材料化纤地毯油漆内墙涂料等会释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下列物质可以作为果实催熟剂的是
用作调味品的食醋也可用来除水垢其除垢的有效成分是
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下入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在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在其中加入乙醛溶液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也可用于检验
已知丁基共有四种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C5H10O的醛应有
现有下列5种有机物:A.苯B.乙烯C.乙烷D.乙醇E.乙酸1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有2能与Na反应的有3分子在同一平面上的有4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5常温下能与溴水反应的有
烯烃与CO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醛的反应叫烯烃的醛化反应乙烯的醛化反应为由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进行醛化反应得到醛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某饱和一元醛和酮的混合物共3g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完全反应可还原出16.2g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
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使其变黑并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
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分子式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
乙醛与H2反应转化为乙醇是乙醛发生的
1mol某羧酸酯水解后可以得到2mol丙烯酸C.3H4O2和1mol丙三醇C3H8O3该酯的分子式为
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测定原理】KMnO4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4MnO4-+5HCHO+12H+=4Mn2++5CO2↑+11H2O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测定步骤】1用量取5.00mL1.00×10-3mol・L-1KMnO4溶液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H2SO4加水20mL稀释备用2将1.00×10-3mol・L-1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备用3打开a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100mL新装修的房屋室内空气关闭打开填a或b再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重复4次4将洗气瓶中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包括洗涤液再用标准草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的体积5再重复实验2次每次所取的高锰酸钾溶液均为5.00mL3次实验所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平均值为12.38mL【交流讨论】1计算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为mg・m-3该居室的甲醛填是或否超标2某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设称量或量取溶液配制及滴定实验均无错误提出合理假设至少答出2种可能性3实验结束后该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一致认为①实验原理可以简化实验中无需用草酸标准液滴定可多次直接抽取室内空气再压送到洗气瓶中直至②实验装置应加以改进可将插入KMnO4溶液的导管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右图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的是
已知NH4+与甲醛HCHO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反应4NH4++6HCHO→CH26N4+4H++6H2O实验室中有一瓶脱落标签的铵盐取2.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HCHO溶液配成100mL溶液取出10mL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当加入25mL时溶液恰好呈中性求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另一份等质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若2V1=V2则有机物可能是
某有机物进行实验鉴定其结果如下①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的CuOH2无变化③加入锌粒不反应④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现红色褪去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热门题库
更多
高中化学
高中政治
电大政治学原理
电大护理学
电大保险学概论
炉台实战技艺
保险公司法规
财经法规
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
社工招聘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知识
ACI注册国籍高级营养师
职业礼仪
初级药学士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社会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