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避免出现同一区域由于室内分布系统覆盖信号电平与室外覆盖电平相当而导致用户在室内小区和室外小区间频繁切换的情况。 应严格控制室内小区信号的泄漏在建筑物一定距离外应保证室外小区信号占主导地位。 应根据室外基站在建筑物内的覆盖情况合理设置室内覆盖目标在建筑物高层可适当提高室内覆盖电平尽量保证室内小区信号占主导地位。 室内外小区的切换区设置应保证避免用户移动时大量集中的小区间切换发生切换区域的范围应保证切换的可靠进行。
室内1楼无需和室外小区互配邻区 切换带尽量不设置在楼层内 电梯覆盖和1楼规划为同一小区 其他更高层的室内小区与室外小区不配置相邻关系
室内2步,室外1步 室内3步,室外1步 室内2步,室外2步 室内4步,室外3步
室内盲区,如新建大型建筑、停车场、办公楼、宾馆和公寓等 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如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购物中心等,增加微蜂窝建立分层结构。 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如高层建筑的顶部,收到多个基站的功率近似的信号。 周边电磁环境较好,比较空旷的建筑物内。
采用射频直放站 耦合部分基站信号 采用光纤直放站 采用新建微蜂窝基站
对于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 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3~1.0 公里), 邻区应该多做 因为LTE 的邻区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 而且检测周期非常短, 所以只需要考虑不遗漏邻区,而不需要严格按照信号强度来排序相邻小区 SON 功能中的邻区自配置功能, 可彻底取代手工领取规划 如无特殊需要, 不建议配置单向邻区
建筑物至道路的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1%~3%,一般允许在0.5%~6%之间变动 当建筑设有进车道时,室内地坪应尽可能接近室外平整地标高,一般室内外最小高差为0.3m 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可考虑挖方,减少建筑基础埋深,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不宜挖方 建筑室外设计标高,应高出最高洪水位0.5m以上
一楼所在的小区与室外相邻小区互配邻接关系; 其他更高层的室内小区与室外小区不配置相邻关系; 切换带尽量不设在楼层内; D、一楼所在的小区主频点尽量与室外异频;室内用户接收到的来自室内小区的PCCPCH功率比来自室外小区的PCCPCH功率强10dB以上。室内切换参数和室外参数差不多,具体环境具体配置;
室内外信号的相互干扰 室内用户驻留室内小区中,充分发挥室内小区的容量优势 降低扰码复用、邻区配置的难度 进出室内的硬切换
室内2步,室外1步 室内3步,室外1步 室内2步,室外2步 室内4步,室外3步
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渗透 室外空间的视距与视角 创造环境与改造环境 利用与创造环境
室内盲区 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 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 室外公共区域 信号较好的室内区域
异系统邻区规划主要考虑UE的异系统重选和切换。一般需要将WCDMA小区附近的2G邻区配置为异系统邻区,但是如果不希望UE切换或者重选到2G上,那么可以不将该2G小区配置为异系统邻区 在WCDMA建网初期,可能在室内或者地铁只有2G覆盖,为了保证覆盖的连续性,需要将这些室内或者地铁内的2G小区配置为相应3G小区的邻区; 在分层小区中,如果采用异频配置,那么注意需要将宏小区配置为微小区的异频邻区,否则可能会导致UE离开微小区时掉话; 进行同频邻区规划时,应该考虑每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应该避免将信号强的相邻小区排除在邻区列表外,使得信号强的相邻小区由于没有及时加入UE的活动集而成为干扰; RNC在下发测量小区列表时(信元Intra-frequency/Inter-frequency/Inter-RATcellinfolist),可以根据UE当前最好小区的邻区来配置,也可以根据UE当前活动集中所有小区的邻区并集来配置。我司RNC目前是采用后一种方法来配置
通常室内微蜂窝小区不需要定义太多的邻区。 保证用户出入所覆盖的建筑物时,能双向切换。 大楼的窗口处一定要与室外做邻区,以保证顺利切换。 建筑物越高,高楼层窗口能接收到的小区信号越多,强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