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做好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 一般术后6~8d即可拔管 拔管后局部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待1~2d自行封闭 拔管前经T形管做胆道造影,造影后继续引流2~3d 保持无菌,防止逆行感染
评估病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 评估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 “T”管周围皮肤有胆汁渗漏时,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 评估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消退情况及大便颜色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T”管的措施 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引流量少时可自行拔除“T”管 指导患者及家属管路护理及自我监测的方法 指导患者进清淡饮食
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脱落 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严格无菌操作 拔管前必做夹管试验
防止T形管脱落,造成胆汁性腹膜炎 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2次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注意保护引流管引出处的皮肤 引流管保持2周后可拔除
保持引流管通畅 每天更换引流袋 观察引流量和性状 拔管前夹管观察l~2天 引流袋不得高于引流出口
可扭曲,折叠 术后1周可拔管 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胆总管下段阻塞时引流量增多 T形管造影显示通畅即可拔管
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避免扭曲、折叠 胆总管下段阻塞时引流量增多 术后1周可拔管 T形管造影显示通畅即可拔管
注意观察病人的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 每日更换引流袋 保证通畅,定时冲洗 注意无菌操作 观察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避免受压,折叠 拔管前夹管1周 妥善固定,防止"T"形管脱落 术后2周以上,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考虑拔管 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正常胆汁色泽为深绿色,较稀薄 T形管阻塞时应加压冲洗 胆总管下端阻塞时引流量增多 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高于腰部 T形管造影显示通畅即可拔管
T形管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 每周更换引流瓶一次 记录胆汁量及性质 观察全身情况
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 保证引流的有效性 观察引流出的胆汁的性状 观察引流出的胆汁的色、量 防止胆总管狭窄或梗阻
妥善固定T形管 观察24小时胆汁引流量 不通畅时可用无菌盐水冲洗 置管7天可以拔管 拔管前须试行夹管1~2天
保持无菌 保证通畅,定时冲洗 观察记录引留量及性质 每日更换引流袋 注意观察病人的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
“T”形管接管要长,便于病人活动 管腔堵塞可用等渗盐水加压冲洗 每周更换引流瓶一次 引流瓶不宜放置地上 胆汁量越少,说明胆道越通畅
更换引流瓶要注意无菌操作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记录胆汁的性质及量 T形管一般留置2周 T形管造影通畅即可拔管
保持引流通畅 记录胆汁量及性质 T形管妥善固定 每周更换引流瓶一次 观察全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