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女患者,47岁,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20天,开始量少,近3天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辨证为()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中医全科(医学高级)《中医妇科学》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治疗最佳方剂是
保阴煎
右归丸
固本止崩汤
清热固经汤
左归丸
女患者47岁月经紊乱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20天开始量少近3天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面色晦黯畏寒肢冷舌淡苔
保阴煎
右归丸
固本止崩汤
清热固经汤
左归丸
中医辨证为
脾虚
肾阴虚
肾阳虚
血热
血瘀
某女性患者47岁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20天开始量少近3天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
脾虚
肾阴虚
肾阳虚
血热
血瘀
女48岁停经2月余阴道出血20天开始量少近3日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
肾阴虚
肾阳虚
脾虚
血热
血瘀
女患者48岁月经紊乱2年先后不定时而一月两行时而2-3月一行现因劳累于停经2个月后出现阴道出血20天
堕胎
小产
癥瘕
崩漏
以上都不是
女患者48岁月经紊乱二年先后不定时而一月两行时而2~3月一行现因劳累于停经2个月后出现阴道出血20天
堕胎
小产
癥瘕
崩漏
以上都不是
治疗最佳方剂是
保阴煎
右归丸
固本止崩汤
清热固经汤
左归丸
女患者48岁月经紊乱2年先后不定时而一月两行时而2-3月一行现因劳累于停经2个月后出现阴道出血20天
实热证
脾虚证
虚热证
血瘀证
血虚证
中医辨证为
脾虚
肾阴虚
肾阳虚
血热
血瘀
治疗最佳方剂是
保阴煎
右归丸
固本止崩汤
清热固经汤
左归丸
女患者48岁月经紊乱二年先后不定时而一月两行时而2~3月一行现因劳累于停经2个月后出现阴道出血20天
实热证
脾虚证
虚热证
血瘀证
血虚证
女患者47岁月经紊乱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20天开始量少近3天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面色晦黯畏寒肢冷舌淡苔
苍附导痰丸
血府逐瘀汤
人参养荣汤
八珍益母丸
归肾丸
中医辨证为
脾虚
肾阴虚
肾阳虚
血热
血瘀
女患者48岁月经紊乱2年先后不定时而一月两行时而2-3月一行现因劳累于停经2个月后出现阴道出血20天
补肾
养血
澄源
塞流
复旧
某女性患者48岁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20天开始量少近3天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
脾虚
肾阴虚
肾阳虚
血热
血瘀
女患者47岁月经紊乱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20天开始量少近3天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面色晦黯畏寒肢冷舌淡苔
脾虚
肾阴虚
肾阳虚
血热
血瘀
女患者47岁月经紊乱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20天开始量少近3天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面色晦黯畏寒肢冷舌淡苔
气血虚弱
痰湿阻滞
阴虚血燥
肝肾不足
脾肾阳虚
女患者48岁月经紊乱二年先后不定时而一月两行时而2~3月一行现因劳累于停经2个月后出现阴道出血20天
补肾
养血
澄源
塞流
复旧
热门试题
更多
肝胃失和气逆作呕者治以抑肝和胃治宜
经行发热与西医学的一些疾病有关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督脉虚寒胞脉失煦引起的妇科疾患下列不适宜的方剂是
治疗肺肾阴虚型经行吐衄最佳方剂是
脾阳不振痰湿壅阻胞脉所致经孕之病选用代表方为
经行头痛主要治法以下列哪项为主
开创中医妇科学外阴冲洗阴道纳药外治法之先河的是
女患者小腹部有积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苔薄润脉沉弦治宜
妊娠初期呕吐酸苦水胸胁满闷嗳气叹息烦渴口苦头晕头胀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治疗首选方剂是
肾阴不足阴不敛阳呈现阴虚阳亢之候加入龟甲龙骨牡蛎鳖甲珍珠母石决明之类意为
临产调护六字要诀睡忍痛慢临盆出自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在经前期的治则为
瘀血日久结而成瘙者常用破血药物以破血消瘀攻坚并常与哪类药物同用
对于补益肾气之法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不属于健胃养血代表方剂是
清肝止淋汤为下列哪种内治法的代表方剂
屡孕屡堕头晕眼花神倦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中医辨证为
患者女29岁闭经半年自觉体重明显增加近期常感胸脘满闷神疲肢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白带增多舌淡苔腻脉滑其诊断为
调经的具体原则中没有
阴挺下脱的临床证型有
经行吐衄与之相关的脏腑主要是
月经错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伴心悸少寐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辨证属于
对于温补肾阳之法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五子衍宗丸为何种治法的代表方剂
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主证中哪项是错误的
以下哪项不是肝经郁火型经行吐衄的主证
寒邪导致妇科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女患者证见月经四五十日一行量少色淡红无血块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舌淡红脉细弱应首选
月经停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交睫盗汗治疗最佳方剂是
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下血中医诊断为
热门题库
更多
中医骨伤科(医学高级)
中医内科(医学高级)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
中医全科(医学高级)
中医推拿(医学高级)
中医外科(医学高级)
中医眼科(医学高级)
中医针灸(医学高级)
中医护理(医学高级)
儿科护理(医学高级)
妇产科护理(医学高级)
护理学(医学高级)
内科护理(医学高级)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
急救护理(医学高级)
临床药学(医学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