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为节能,对导线进行非承力载流连接时一般应采用()的线夹

查看本题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电连接线夹的材质和规格须与被连接线索相适应,宜采用压接型式。  电连接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的连接牢固,线夹内无杂物。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在直线处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相等,允许偏差0-10mm。  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线槽契合的U形螺纹卡子应平行压接于线槽内,不得跳出接触线线槽。U形螺纹卡子应保证卡子插入后,另一端露头1-3mm。  
导线接续处两端点之间的电阻, 不应大于同样长度导线的电阻。  导线接续处的温升不应大于被接续处导线的温升  耐张线夹的载流量不应小于被安装导线的载流量  在安装时不应留有缝隙  
悬式绝缘子  蝶式绝缘子  耐张线夹  针式绝缘子  
接续管不小于90%  接续管不小于95%  螺栓式耐张线夹不小于90%  螺栓式耐张线夹不小于95%  
承力接头的连接采用钳压和液压法,在接头处安装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或予扩张冷缩绝缘套管(统称绝缘护套)。绝缘护套直径一般应为被处理部位接续管的1.5~2倍;  中压绝缘线使用内外两层绝缘护套,低压绝缘线使用一层绝缘护套;  有半导体层的绝缘线应在接续管外面先缠绕一层半导体粘带,与绝缘线的半导体层连接后再进行绝缘处理;  每圈半导体粘带间搭压为带宽的1/2。截面为240mm及以上铝线芯绝缘线承力接头宜采用液压法接续。  
承力索、接触线间距≤1000mm时采用“C”型连接方式;间距>1000mm时采用”S”型连接。  承力索、接触线间距≤1000mm时采用“S”型连接方式;间距>1000mm时采用”C”型连接。  其裕度满足接触线、承力索因温度变化伸缩的要求。  电连接线均要用多股软铜线做成,其额定载流量不小于被连接的接触悬挂、供电线的额定载流量,且不得有接头。  对于压接式电连接,电连接线不应有压伤和断股现象;对于并接式电连接,电连接线端头外露10-20mm。  
放线一般采用拖放法,将线盘架设在放线架上或其他放线工具上拖放导线  拖放导线前应沿线路清除障碍物,石砾地区应垫以隔离物(草垫),以免磨损导线  在放线段内的每根杆上挂一个开口放线滑轮(滑轮直径应不小于导线直径的10倍)。对于铝导线,应采用铝制滑轮或木滑轮,钢导线应用钢滑轮,也可用木滑轮,这样既省力又不会磨损导线  导线的接头如果在跳线处,可采用线夹连接,接头处在其他位置,则采用速接法连接  将准备连接的两个线头用线绑扎紧,锯齐  
其握着强度对液压及爆压都不得小于导线或架空地线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对于小截面导线采用螺栓式耐张线夹及钳压管连接时,其试件应分别制作,螺栓式耐张线夹的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5%  架空地线的连接强度应与导线相对应  试件不得少于3组(允许接续管与耐张线夹合为一组试件)  钳压管直线连接的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设计使用拉断力的90%  
当软母线采用悬垂线夹连接时,可以不必缠绕铝包带。  当软母线采用钢制螺栓型耐张线夹或悬垂线夹连接时,必须缠绕铝包带。  缠绕铝包带时应缠绕紧密,与导线铝股绕向无关。  缠绕的铝包带其绕向应与导线外层铝股的绕向一致。  缠绕的铝包带两端露出线夹口不应超过10mm,其端口应压回到线夹内压紧。  
将导线及线夹接触面均使用金属清洗剂清除氧化膜。  导线与线夹连接长度为500mm时,清洗长度达到580mm。  导线与线夹连接长度为300mm时,清洗长度达到350mm。  导线与线夹连接长度为200mm时,清洗长度达到240mm。  在室外易积水的线夹设置排水孔。  
承力接头的连接采用钳压和液压法,在接头处安装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或予扩张冷缩绝缘套管(统称绝缘护套)。绝缘护套直径一般应为被处理部位接续管的1.5~2倍  中压绝缘线使用内外两层绝缘护套,低压绝缘线使用一层绝缘护套  有半导体层的绝缘线应在接续管外面先缠绕一层半导体粘带,与绝缘线的半导体层连接后再进行绝缘处理  每圈半导体粘带间搭压为带宽的1/2截面为240mm及以上铝线芯绝缘线承力接头宜采用液压法接续  

热门试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