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 有较大的空间 侧向刚度较大 建筑立面处理比较方便 剪力墙的间距大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 有较大的空间 侧向刚度较大 建筑立面处理比较方便 剪力墙的间距大
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中 在剪力墙结构内力计算中式 在进行内力协同计算中 在进行位移计算中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的50%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有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中截面形状复杂的内筒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在框架结构中所设的电梯井或其他剪力墙形的抗侧力结构时,可不考虑这些抗侧力结构的影响,这对结构整体抗震有利 为计算方便,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楼层剪力可简单按一定比例在框架和剪力墙之间分配 结构单元内的综合框架和综合剪力墙,由于它们水平抗侧力刚度不同,允许它们在同一楼层上水平位移有差异 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底层为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的延性的抗侧力性能都比剪力墙结构好 框架结构的延性和抗侧力性能都比剪力墙结构差 框架结构的延性好,但其抗侧力刚度小 框架结构的延性差,但其抗侧力刚度大
实际抗弯刚度 等效抗剪刚度 等效抗弯刚度 实际抗剪刚度
抗震设计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标准值的20%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 抗风设计时,板柱一剪力墙结构中各层板柱部分尚应能承担不小于20%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地震剪力,各层简体或剪力墙相应方向该层承担的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可不调整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5%,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且不大于基底剪力。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再提高 抗震设计时,框架一核心筒混合结构中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标准值的20%但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0%时,应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
框架-剪力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的50% 抗震设计时,当抗震墙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截面形状复杂的内筒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对规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简化方法,不一定要按协同工作条件进行内力、位移分析 宜考虑两种类型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按协同工作条件用简化方法进行内力、位移分析 应考虑两种类型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按协同工作条件进行内力、位移分析,不宜将楼层剪力简单地按某一比例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分配 平面布置、立面体型规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考虑两种类型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采用简化的协同工作条件进行内力、位移分析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的50%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有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中截面形状复杂的内筒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是弯曲型 框架柱不会出现反弯点 剪力墙的侧向变形曲线是剪切型 剪力墙的连梁可能出现反弯点
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 剪力墙结构建筑中墙体多,不容易布置面积小的房间 可以将剪力墙结构的底部一层或几层取消部分剪力墙,代之以框架,形成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应沿纵、横两个主轴方向布置 剪力墙布置应均匀、对称,各片剪力墙的刚度不宜相差悬殊 剪力墙间距是保证框架与剪力墙两者协同工作的,其间距不应过大,以保证楼面的刚度 剪力墙的数量多少以保证框架不致受太大水平剪力,甚至不受水平剪力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