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如胸膜腔内为气体,引流选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 如胸膜腔内为液体,引流选在腋前线的第6~8肋间 为保持管腔通畅,要经常挤压引流管 拔管时待病人深吸气后屏气,再迅速拔除引流管 引流管插入胸腔内5—6cm,外接水封瓶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3〜4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3〜4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4〜6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4〜6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2~3cin,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塞上长管须在水平面下3~4cm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30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换瓶时用双钳夹闲引流管近端
内装无菌生理盐水 引流瓶长管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提示通畅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30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塞上长管须在水平面下3-4cm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30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需要根据体征和X线检查明确部位 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的4~6肋骨 病人取平卧位 引流气体常选锁骨中线第3肋骨 引流管插入胸腔内5~6cm,外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塞上长管须在水平面下 3~4cm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 30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塞上长管需在水平面下3~4cm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30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确保管道开放,通畅 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1~3cm 搬运患者时水封瓶应高于胸腔引流口 注意水柱波动 引流管周围用无菌干纱布包盖严密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3~4cm,水封瓶低引流口 6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3~4cm,水封瓶低引流口 4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4~6cm,水封瓶低引流口 3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4~6cm,水封瓶低引流口 6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2~3cm,水封瓶低引流口 5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3~4cm,水封瓶低引流口 6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3~4cm,水封瓶低引流口 4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4~6cm,水封瓶低引流口 3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4~6cm,水封瓶低引流口 6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2~3cm,水封瓶低引流口 50cm
病人取平卧位 需要根据体征和X线检查明确部位 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的4~6肋骨 引流气体常选锁骨中线第3肋骨 引流管插入胸腔内5~6cm,外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塞上长管须在水平面下3~4cm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30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塞上长管须在水平面下3~4cm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30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保持引流管道密闭 搬运患者时水封瓶应高于胸腔引流口平面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妥善固定引流装置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引流管妥善固定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塞上长管须在水平面下3~4cm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引流管出口40cm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塞上长管须在水平面下3~4cm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30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病人取平卧位 需要根据体征和X线检查明确部位 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的4~6肋骨 引流气体常选锁骨中线第3肋骨 引流管插入胸腔内5~6cm,外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水封瓶塞上长管须在水平面下3~4cm 引流管在床上妥善固定 水封瓶装置密封 水封瓶应低于胸腔导管出口30cm 换瓶时用双钳夹闭引流管近端
引流瓶不要经常挤压 引流量应每周记录1次 水柱随呼吸上下移动 水柱低于水平面,提示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 无引流量时方可拔除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