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 后浇带可做成企口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大的部位 后浇带间距宜为20~30m,宽度宜为700~1000mm
对于超长结构宜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不宜设置在房屋高差变化较大处 后浇带不宜设置在地下消防水池位置 后浇带宽度一般取800~1200mm
后浇带可做成企口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大的部位 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 后浇带间距宜为20~30m,宽度宜为700~1000mm
应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可留成平直缝或阶梯缝 后浇带应优先选用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后浇带浇注后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 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再施工后浇带
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40m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应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的作用 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施工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大面积基础的后浇带和上部结构的后浇带均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0天后将其填灌
大面积基础的后浇带和上部结构的后浇带均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0天后将其填灌 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40m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当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的作用 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施工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40m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可以起到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的作用 长宽比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施工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大面积基础的后浇带和上部结构的后浇带,均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0天后将其填灌
可留设施工缝分仓浇筑,分仓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7d。 当留设后浇带时,后浇带封闭时间不得少于28d。 超长整体基础中调节沉降的后浇带,混凝土封闭时间应通过监测确定,应在差异沉降稳定后封闭后浇带。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尚应经设计单位确认。 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尚应经监理单位确认。
后浇带是在较长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在室内或土中为30m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一般以两个星期为宜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若设计无要求,后浇带应至少保留14天后再浇筑 若设计无要求,后浇带应至少保留28天后再浇筑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原结构强度相同即可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 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应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的作用 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施工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40m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大面积基础的后浇带和上部结构的后浇带均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0天后将其填灌
按模板与后浇带的接触面积计算 按后浇带水平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按后浇部分混凝土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按图示尺寸以延长米计算
后浇带应根据施工方案留置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缓凝型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
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 后浇带可做成企口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大的部位 后浇带间距宜为20~30m,宽度宜为700~l000mm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60天后即可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后浇带处的模板及支撑应与相邻模板及支撑同时安装 所有后浇带处都应设置止水带 后浇带处混凝土应采取减少混凝土收缩的措施
后饶带部位的混凝土局部加厚 后浇带的宽度宜为700~1000mm 后浇带的抗渗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结构预留缝处应设遇水膨胀止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