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注水至设计水深 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 24h;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记录数据;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向池内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后24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24h
充水至设计水深的1/3处,检查池壁四周及池底的抗渗质量 充水至池底一定高度后,检查池底部抗渗质量 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 必须充水至设计水深的1/2处,检查池底的抗渗质量
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 充水至设计水深的1/3处,检查池壁四周及池底的抗渗质量 充水至池底一定高度后,检查池底部抗渗质量 必须充水至设计水深的1/2处,检查池底的抗渗质量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到1/9mm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向水池内注水分2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m/24h,相邻两次冲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度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三次以上 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观察
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对大、中型水池,第一次注水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应为12h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1/10mm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记录数据;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注水至设计水深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少于12h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向池内分2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注水分3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向池内注水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后24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24h
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 充水至设计水深的1/3处,检查池壁四周及池底的抗渗质量 充水至池底一定高度后,检查池底部抗渗质量 必须充水至设计水深的1/2处,检查池底的抗渗质量
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注水至设计水深后立即开始测读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 1mm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初读数与末读数间隔时间不少于 24h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注水至设计水深12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12h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 1/2 向池内注水宜分 3 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 1/3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24h 可按小于 2m/d 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每次注水宜测读 24h 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