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悲剧是命运的过失 悲剧冲突是“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 悲剧是“外在力量”造成的冲突 悲剧冲突应当是无可排解的必然冲突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__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
悲剧冲突是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都具有片面的正义性 悲剧的冲突是无可排解的必然性冲突 冲突的双方必然在悲剧中共同毁灭
打败日本法西斯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__国民党反动派 __苏联的霸权主义
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没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民族之间的冲突 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发展生产的需要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正义与邪恶的矛盾 人物的过失 自然的灾难 日常生活的不幸
表现冲突和毁灭 表现巨大的哀伤 具有崇高性 表现毁灭,也表现抗争
民族之间的冲突 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发展生产的需要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主体追求一个本身渺小、空虚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及手段使其追求永远不能达到 外在偶然事件使“情景”迅速变化,人物性格与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喜剧的效果取决于代表各自正义的两种“普遍力量”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