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续器性能试验报告 预应力筋封锚记录 有粘结预应力筋孔道灌浆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一般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否则应进行分段张拉和锚固 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必须采用I1类锚具,锚具规格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张拉吨位以及工程使用情况选用
提高构件刚度 提高构件抗裂度 减少锚具变形造成的应力损失 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
采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12m的直线顶应力筋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张拉 为便于施工,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后张预应力张拉作业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执行 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同 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50mm 锚具不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 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早压浆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张拉 对平卧叠层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层构件重量产生的水平摩阻力,会阻止下层构件在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弹性压缩的自由变形 张拉过程中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5% 当采用预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后张法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承担 安装张拉设备时,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中端的切线重合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在预应力筋锚固过程中,由于锚具零件之间和锚具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相对移动和局部塑性变形导致的回缩量,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回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可采用一端张拉 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时,采用两端张拉 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不得大于50m,否则应采用特制接头或分段张拉,锚固 张拉时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或曲线预应力筋中心线末端重合 张拉后及时封锚,锚具和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Ⅰ、Ⅱ、Ⅲ Ⅰ、Ⅱ、Ⅲ、Ⅳ Ⅱ、 Ⅲ、Ⅳ Ⅰ、Ⅲ、Ⅳ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张拉 对平卧叠层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层构件重量产生的水平摩阻力,会阻止下层构件在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弹性压缩的自由变形 金属波纹管是用0.3~0.5mm的钢带由专用的制管机卷制而成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比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0→初应力→1.05σ(持荷2min)→Cσ(锚固) 0→初应力→σ(持荷2min锚固) 0→初应力→1.03σ(锚同) 0→初应力→1.05σ(持荷2min)→0→σ(锚固)
用于先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适用于高强度预应力筋的锚具,不能用于较低强度的预应力筋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预应力的要求 用于后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
提高构件刚度 提高构件抗裂度 减少锚具变形造成的应力损失 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
提高构件刚度 提高构件抗裂度 减少锚具变形造成的应力损失 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
Ⅰ、Ⅱ、Ⅲ Ⅰ、Ⅱ、Ⅲ、Ⅳ Ⅱ、Ⅲ、Ⅳ Ⅰ、Ⅲ、Ⅳ
实施张拉时,千斤顶与预应力筋、锚具的中心线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预应力筋采用伸长值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应力进行校核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应通过计算确定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 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的精度为±2.0%
提高构件刚度 提高构件抗裂度 减少锚具变形造成的应力损失 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
提高构件抗裂度 减少锚具变形造成的应力损失 提高构件刚度 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