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物为黑色粉末状物质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现象①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为NO2 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NO2与水反应 产生现象③的原因是铜与稀硝酸反应 最终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有Cu(NO3)2
所得红棕色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 向该液体中逐滴加盐酸,开始时产生沉淀,盐酸足量时,沉淀消失 该液体含分散质微粒0.1 mol 该液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粘稠的红棕色物质和红棕色冷凝液体可能含有同种物质 塑料碎片在酒精灯上熔成颗粒状可能是物理变化 废旧泡沫塑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可以确定可燃气体是纯净物
可以用于不同的分析目的 既可以选用计划数,也可以选用实际数作为分析的基数 可以使用不同性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用于分析对比的指标在经济内容上应当具有可比的共同基础
在放电条件下,N2和O2可直接化合生成NO NO气体难溶于水 打开盛NO气体的瓶盖,立即看到瓶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NO是红棕色气体
Ⅰ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 对比Ⅰ、Ⅱ中的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针对Ⅲ中的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有-无”对比分析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退去 实验Ⅲ:微热稀HNO3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气体由红棕色逐渐变无色 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剩余NO 剩余NO2 试管中气体为红棕色 试管内气体先变为红棕色,后红棕色消失,反复几次,最后剩余无色气体
Ⅰ中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Ⅰ中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将N2和过量的O2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反应得到红棕色的气体,说明NO为红棕色气体 用干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含Na+ 在AgNO3的溶液中加入锌粉,能置换出银,说明Ag+的还原性比Zn2+强 浓硫酸放入蔗糖中,能使蔗糖炭化,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