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O1群EITor型霍乱弧菌利用噬菌体分型,可分为流行株与非流行株 流行株对山梨醇发酵快 噬菌体分型方案中共有5个分型噬菌体 溶血试验使用的试剂为绵羊红细胞 噬菌体型共有32个
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35S.和32S. 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等
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32S. 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模板、酶等
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 用噬菌体做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细菌带有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为溶原性转换 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可形成噬斑 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基因DNA发生整合
M13属于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 野生型λ噬菌体载体的基因组为线形双链DNA M13和粘粒在应用中非常常见 野生型λ噬菌体载体在外界重组DNA进入时,不必两条DNA链完全相同才可以组装成成熟颗粒 SV40载体属于噬菌体载体
在溶源性(lysogenic)时期,嗜菌体基因无法复制 带有反转录酶的噬菌体能利用 RNA 复制 DNA 噬菌体组装(assemble)后,需细菌解体后才能释出 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可以抗拒其它噬菌体的感染 E. 噬菌体感染是造成 L 型细菌的主要原因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噬菌体含N元素
噬菌体无细胞结构 噬菌体不含P元素
上述实验过程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纸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外壳留在细菌外面 35S分布在噬菌体的外壳上,搅拌后,位于上淸液中 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DNA发生整合 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 细菌带有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称为溶源性转换 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可形成噬斑 可用噬菌体作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可应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 可应用噬菌体作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细菌携带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称为溶原性转换 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噬斑 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DNA发生整合
常用作克隆载体的噬菌体有 λ—噬菌体和 M13噬菌体 λ噬菌体DNA改造成的载体有λgt系列和EMBL系列 λgt系列适用于插入型载体,用于 cDNA克隆 EMBL系列适用于置换型载体,用于基因组 DNA克隆 M13噬菌体基因间隔区插入了Ecoli的一段调节基因和 LacZ的C端氨基酸编码基因
选用噬菌体作为材料是由于噬菌体结构简单,只含有DNA和蛋白质
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咐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获得32P和35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
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DNA发生整合 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 细菌带有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称为溶源性转换 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可形成噬斑 可用噬菌体作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噬菌体是侵袭性细菌或其他特殊微生物的病毒 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共同特性 噬菌体通过吸附穿入易感细胞,在细胞内合成、装配,裂解宿主细胞释放子代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可随细菌分裂而传到子代细菌 噬菌体的宿主特异性差,结构复杂,基因数目多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M13和粘粒在应用中非常常见 M13属于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 野生型λ噬菌体载体的基因组为线形双链DNA 野生型λ噬菌体载体在外界重组DNA进入时,不必两条DNA链完全相同才可以组装成成熟颗粒 SV40载体属于噬菌体载体
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 用噬菌体做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细菌带有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为溶原性转换 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可形成噬斑 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基因DNA发生整合
可用噬菌体作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可形成噬班 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 细菌带有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称为溶源性转换 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DNA发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