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5°进针 25°进针 60°进针 15°进针 30°进针
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垂于治疗桌边缘 常规消毒后,患儿安静时进行穿刺 进针角度为30~40度 进针部位在颈外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 拔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2~3分钟
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垂于治疗桌边缘 常规消毒后,患儿安静时进行穿刺 进针角度为30~40° 进针部位在颈外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 拔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2~3分钟
向上与皮肤呈45° 向下与皮肤呈45° 向上与皮肤呈60° 向上与皮肤呈30° 向上与皮肤呈15°
以45°角在骶管裂孔处刺入 针向前刺入黄韧带,阻力消失则进入骶管 穿刺针碰到骶骨时,应改变针的角度,男性与皮肤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 穿刺深度大约2cm 回吸应无血,否则应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无血为止
持穿刺针与皮肤呈45°进针,入皮后呈25°穿刺 持穿刺针与皮肤呈25°进针,入皮后呈45°穿刺 持穿刺针与皮肤呈60°进针,入皮后呈15°进针 持穿刺针与皮肤呈15°进针,入皮后呈60°进针 持穿刺针与皮肤呈30°进针,入皮后呈30°进针
患儿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静脉 待患儿安静后,常规消毒穿刺 进针角度为30°角 穿刺部位在颈外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 拔针后,应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1分钟
患儿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静脉 待患儿安静后,常规消毒穿刺 进针角度为30°角 穿刺部位在颈外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 拔针后,应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1分钟
45°角进针,入皮后呈25°角穿刺 25°角进针,人皮后呈45°角穿刺 60°角进针,入皮后呈15°角进针 15°角进针,人皮后呈60°角进针 30°角进针,入皮后呈30°角进针
45°进针,入皮后呈25°穿刺 25°进针,入皮后呈45°穿刺 60°进针,入皮后呈15°进针 15°进针,入皮后呈60°进针 30°进针,入皮后呈30°进针
45°进针 ,入皮后呈 25°穿刺 25°进针 ,入皮后呈 45°穿刺 60°进针 ,入皮后呈 15°穿刺 15°进针 ,入皮后呈 60°穿刺 30°进 针,入皮后呈 30°穿刺
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垂于治疗桌边缘 常规消毒后,患儿安静时进行穿刺 进针角度为30~40度 进针部位在颈外静脉上1/3与中1/3交界处 拔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2~3分钟
股动脉是最常使用的动脉穿刺部位 动脉穿刺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针尾血流不畅,其色鲜红,表示穿刺针进入静脉 动脉穿刺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血流喷出顺利,但导丝进入有明显阻力或无法送入,则多为针尖顶在血管壁上 动脉穿刺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针尾血流不畅,其色暗红,表示穿刺针未完全进入血管腔 seldinger技术的并发症包括局部血栓形成或栓塞、出血或形成血肿等
以45°角在骶管裂孔处刺入 针向前刺入黄韧带,阻力消失则进入骶管 穿刺针碰到骶骨时,应改变针的角度,男性与皮肤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 穿刺深度大约2cm 回吸应无血,否则应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无血为止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 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无菌孔巾 术者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用1%普鲁卡因在预定穿刺点局麻 手持穿刺针呈90°角进针,入皮后呈25°角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