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发生于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及桡骨远端 可有复发及转移 早期局部彻底切刮术加灭活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Codman 三角为其X线特点
多发于骨端 多房状透亮区 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 无骨硬化包壳 软组织肿块
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X线片呈肥皂泡样改变 常用手术方法是局部刮除,不易复发 若有恶变应截肢
好发年龄为20~40岁 肿瘤组织质地松弛,常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 骨巨细胞瘤多属恶性,约10%为良性 恶性骨巨细胞瘤内部回声欠均匀,常见交错的条索状或小团块状回声伴声影 良性骨巨细胞瘤回声均匀,透声性好,肿瘤后方回声不衰减
可能来自髓腔内未分化的间叶组织细胞 好发年龄为20~40岁之间 好发于长管状骨已闭合的骺板处 X线表现为溶骨性破坏 因为系潜在恶性肿瘤,手术多选择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
良性肿瘤 巨细胞是肿瘤的主要细胞 基质细胞是肿瘤的主要细胞 瘤细胞形成骨组织 瘤细胞形成软骨组织
骨巨细胞瘤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潜在恶性 多见于年轻成人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细胞为多核巨细胞和基质细胞 分级对治疗可起决定作用 骨巨细胞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良性骨肿瘤比恶性骨肿瘤多见 并非所有良性骨肿瘤都有骨破坏 骨巨细胞瘤多数是良性的 碱性酸酶测定对恶性骨肿瘤诊断有意义 转移性骨肿瘤仅见于中老年人
是起源于骨髓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以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 是一种潜在恶性,可成骨的细胞 好发于20~40岁,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 Ⅲ型以基质细胞为主,属恶性 X线表现为位于骨端偏心,皂泡样改变
其典型X线征象为骨端的膨胀性纵向偏心性囊性骨破坏 男女发病比例相近,好发于24~40岁 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前者决定肿瘤性质 好发于长骨骨端及骨突 触之可有捏乒乓球感,软组织受侵可见表面静脉曲张
多发生于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及桡骨远端 可有复发及转移 早期局部彻底切刮术加灭活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Codman三角为其X线特点
骨巨细胞瘤较多侵犯脊柱 两者放疗效果均好 骨骺板对动脉瘤样骨囊肿有限制作用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成熟期骨骼 动脉瘤样骨囊肿既见于生长期也见于成熟期骨骼
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 早期呈偏心性骨质破坏 典型者呈皂泡样多房性改变 周围可见薄层骨壳形成 邻近有针样瘤骨
早期常呈偏心性骨质破坏 邻近有针样瘤骨 周边可见薄层骨壳形成 典型者呈皂泡样多房性改变 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
溶骨性破坏,边缘假分隔征 骨皮质或包壳变薄、中断 局部骨膜反应及伴随的软组织肿块 瘤体内囊样低密度 瘤体内钙化或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