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诗经》在古代是经,被用作封建教化的工具,在现代则是诗 本文共提到《诗经》的三种作用,即: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用于封建教化 “献诗陈志”与“赋诗言志”都是从诗歌可以表情达意的角度说明《诗经》的作用的,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诗经》经历了一个从乐歌到“经”再到诗的发展历程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义,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朦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采诗”说 “献诗”说 “孔子删诗”说 “三体三用”说 “六义”说
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 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
地方割据的隐患严重 儒家信仰得以重建 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 政治风气较为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