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张拉应力控制 总张拉力控制 预应力筋伸长率控制 张拉应力和预应力筋伸长率同时控制
最大张拉应力值 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 最大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
采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12m的直线顶应力筋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张拉 为便于施工,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张拉 对平卧叠层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层构件重量产生的水平摩阻力,会阻止下层构件在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弹性压缩的自由变形 张拉过程中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5% 当采用预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可采用一端张拉 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时,采用两端张拉 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不得大于50m,否则应采用特制接头或分段张拉,锚固 张拉时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中心或曲线预应力筋中心线末端重合 张拉后及时封锚,锚具和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张拉 对平卧叠层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层构件重量产生的水平摩阻力,会阻止下层构件在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弹性压缩的自由变形 金属波纹管是用0.3~0.5mm的钢带由专用的制管机卷制而成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比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张拉 对平卧叠层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层构件重量产生的水平摩阻力,会阻止下层构件在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弹性压缩的自由变形 金属波纹管是用0.3~0.5mm的钢带由专用的制管机卷制而成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比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预应力筋张拉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85% 张拉过程中应抽查预应力值,其偏差不得大于或小于按一个构件全部钢丝预应力总值的5% 在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 为了校核预应力值,在张拉过程中应测出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8%以内
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 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 严禁使用聚氯乙烯 锚固肋数量和布置; 设计无要求时, 应保证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不超过 50m, 且锚固肋数量为单数 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应有死弯,有死弯时必须切断。无粘结预应力筋中严禁有接头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 25m 时, 宜采用一端张拉;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 25m 而小于 50m 时, 宜采用两端张拉; 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 50m 时, 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 必须采用Ⅱ类锚具
在先张法中,当采用单根张拉,其张拉顺序宜由下向上,由中到边进行。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通常预应力筋张拉方式有一端张拉、俩端张拉、分批张拉和补偿张拉等方式。张拉顺序是采用对称张拉的原则。 预应力筋的张拉以控制张拉伸长值为主,以预应力筋张拉力值作校核。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张拉顺序是先张拉楼面梁、后张拉楼板。板中的无粘结筋可依次张拉,梁中的无粘结筋可对称张拉。
实施张拉时,千斤顶与预应力筋、锚具的中心线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预应力筋采用伸长值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应力进行校核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应通过计算确定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 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的精度为±2.0%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8%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