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年龄越小脉率越快 体温升高1℃脉率增加10~15次/分 入睡时脉率减少10~12次/分 2岁以下小儿测量部位在心尖部和颞动脉 2岁以上小儿测量部位为桡动脉和颈动脉
年龄越小脉率越快 体温升高1℃脉率增加10~15次/分 入睡时脉率减少10~12次/分 2岁以下小儿测量部位在心尖部和颞动脉 2岁以上小儿测量部位为桡动脉和颈动脉
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 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测量体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体温测量方法 测量腋温时,需要将体温计放在腋窝深处,3min后取出读数 测量口吻的患者需要将口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用鼻呼吸,3min后读数 直肠测温时,需要将肛表插入肛门3~4cm,3min后取出读数 测量体温前需要告知患者30min前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等
测量前未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 没有让动物充分地休息 频繁下痢、肛门松弛、冷水灌肠后或体温表插入直肠中的粪便中 测量时间在3min内 测量时间在3min以上
儿童平均体温偏高 女性排卵后体温降低 老年人平均体温偏低 昼夜温差不能超过1℃ 肌肉活动增强体温升高
腋下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直肠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口腔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腋下测量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 人体的体温是一个恒定值 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髓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腋下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直肠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口腔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腋下测量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正常值为36.5℃~37.5℃ 小儿常用 昏迷患者可用 体温1日内有1℃以上波动 体温表放置舌下,紧闭口唇5分钟读数
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 生命征属于全身状态检查的内容 生命征是体格检查的必检项目之一,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 生命征测量后应准确记录在病历和体温记录单上
年龄越小脉率越快 体温升高1℃脉率增加10~15次/分 入睡时脉率减少10~12次/分 2岁以下小儿测量部位在心尖部和颞浅动脉 2岁以上小儿测量部位为桡动脉和颈动脉
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短不同之异 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普通温度计没有 使用体温计需用力甩动,把液柱用到35℃以下,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观察示数,一般温度计不能离被测物体
体温计测量准确程度高于普通温度计;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比普通温度计大;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弯管.
体温测量方式包括腋下、口腔、直肠 测量口腔温度要用鼻呼吸 体温计可放在热水中清洗 测量腋温需擦干腋窝
正常值为36.5℃~37.5℃ 小儿常用 昏迷患者可用 体温1日内有1℃以上波动 体温表放置舌下,紧闭口唇5分钟读数
低体温患者常合并败血症或低血糖 大量输液或输血患者易发生低体温 32℃以下,心律失常危险性随体温降低而增加 低体温患者插管适应证,与一般患者插管适应证不同 有肾上腺功能低下病史,应考虑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
运动时体温升高 儿童体温较成人为低 老年人体温略有降低 女性排卵前基础体温低于排卵后 在一昼夜中午后1~6时的体温最高
腋温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够准确 洗浴、物理降温后应隔30分钟再测腋温 口温多用于婴幼儿 测口温的部位应在舌下热窝 腹泻病人禁测肛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