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DNA变性后,可产生的效应是()

查看本题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  变构效应  协同效应  诱导效应  
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溶液黏度增加  none  
DNA热变性发生在一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内,增色效应呈爆发式  DNA变性达到50%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解温度  DNA变性后,对260 nm处紫外光的吸光率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DNA经热变性后快速冷却,变性后的单链DNA又可以回复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成为退火  适宜的复性温度是Tm-25 ℃左右  
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溶液粘度增加(25/2007)  
DNA中含GC碱基对多则Tm高  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变性后,有增色效应  两条多核苷酸链间氢键断开  不同DNA分子的变性温度不同  
DNA中含GC碱基对多则Tm高  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变性后,有增色效应  两条多核苷酸链间氢键断开  不同DNA分子的变性温度不同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减色效应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溶液黏度降低  
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溶液粘度增加  
边缘增强效应  光电效应  散射效应  斜射效应  感光效应  
热变性的DNA维持原温度即可复性  热变性的DNA在降温过程中可复性  热变性的DNA经加热处理后即可复性  热变性的DNA经酸处理后即可复性  热变性的DNA经酶切后即可复性  
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溶液黏度增加  沉降速度减慢  
变性后生物学活性改变  变性后3',5'-磷酸二酯键破坏  变性后理化性质改变  氢键破坏成为两股单链 DNA  变性后粘度降低,出现高色效应  
热变性后相同的 DNA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不同的DNA分子变性后,在合适温度下都可复性  热变性的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复性的最佳温度为 250C  热变性DNA迅速冷却后即可相互结合  
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溶液黏度增加  
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溶液黏度增加  磷酸二酯键断裂  
不同长度的DNA分子变性后,在合适温度下复性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    热变性后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    热变性的DNA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    复性的最佳温度为700C-850C  
变性时出现减色效应  变性温度一般在100℃  引起DNA两条链间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变性导致分子共价键断裂  高温是DNA变性的唯一因素  
低色效应  增色效应  溶液黏度增加  260nm处的吸光度下降  双螺旋结构变得更加紧密  
DNA变性后在适当条件下可复性  不同来源的 DNA链某些区域能建立碱基配对  DNA变性双链解开后,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缔合  DNA具有刚性和柔性  DNA分子粘度大  

热门试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