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由骨小梁排列而成 骨膜被覆除关节面以外的骨面 骨膜内含有血管和神经 5 岁以后骨髓腔内仅有黄骨髓
内环骨板较厚 外环骨板较薄 内环骨板较规则 外环骨板不规则
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 呈圆筒状,由中央管和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 骨细胞位于各层骨板之间或骨板内 贯穿中轴的管道称穿通管
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骨算法重建 曲面重组,骨算法重建,双相增强CT扫描 最大密度投影,双相增强CT扫描,表面阴影显示 表面阴影显示,骨算法重建,曲面重组 曲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最大密度投影
必须保证各个部位均达到广泛或根治的切除边界 将肿瘤骨和宿主骨一起整块切除 重建后的肢体功能应不低于假肢 肢体重建包括骨与关节重建和软组织的重建 已替代截肢手术
X线上显示影像比牙密度稍低 上牙槽质骨薄而松质骨多,骨小梁数目多 下牙槽质骨薄而松质骨少,骨小梁数目少 下牙槽骨X线呈颗粒状影像
骨密质致密坚硬,不含有髓骨 骨松质和骨密质共同构成骨质 骨干的中心是骨松质 骨松质内含有红骨髓
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形成长骨骨干 骨松质呈海绵状 骺的内部为骨密质
使关节更灵活、牢固 使骨内的无机物含量增加,使骨更坚固 加强骨的营养,改善骨的结构 促使儿童的骨长长、长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自然衰老过程中,骨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损害骨代谢所诱发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导致病理性骨折 男女约在40岁时便开始出现与年龄有关的骨持续性丢失 骨重建中,骨破坏多于骨新建,则导致骨质疏松
X线上显示影像比牙密度稍低 上牙槽密质骨薄而松质骨多,骨小梁数目多 下牙槽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数目少 下牙槽骨X线片呈颗粒状影像 下牙槽骨X线呈颗粒状影像
脊髓受压移位 肿瘤同侧上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椎管外生长呈“哑铃”状 骨结构正常 冠状面或矢状面重建有助于诊断
骨由骨膜、骨密质、骨髓、神经、血管构成 长骨由骨干、骨骺和骺软骨构成 骺软骨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使骨长长 骨膜的成骨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使骨长粗 骨是钙磷的贮藏库,参与钙磷的代谢调节
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矩阵(≥512×512)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5~10mm)、大矩阵(≥1024×1024)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kV、薄层厚(5~10mm)、大矩阵(≥1024×1024)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kV、薄层厚(1~2mm)、大视野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视野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矩阵(≥512×512)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5~10mm)、大矩阵(≥1024×1024)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kV、薄层厚(5~10mm)、大矩阵(≥1024×1024)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kV、薄层厚(1~2mm)、大视野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视野及骨重建算法
脊髓受压移位 肿瘤同侧上下蛛网膜腔增宽 椎管外生长呈“哑铃”状 骨结构正常 冠状面或失状面重建有助于诊断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由骨小梁排列而成 骨膜被覆除关节面以外的骨面 骨膜内含有血管和神经 5岁以后骨髓腔内仅有黄骨髓
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矩阵(≥512×512)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5~10mm)、大矩阵(≥1024×1024)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kV、薄层厚(5~10mm)、大矩阵(≥1024×1024)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kV、薄层厚(1~2mm)、大视野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视野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矩阵(≥512×512)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5~10mm)、大矩阵(≥1024×1024)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kV、薄层厚(5~10mm)、大矩阵(≥1024×1024)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kV、薄层厚(1~2mm)、大视野及骨重建算法 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视野及骨重建算法
脊髓受压移位 肿瘤同侧上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椎管外生长呈“哑铃”状 骨结构正常 冠状面或矢状面重建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