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30~50cm 患者带管下床需提高引流瓶平腰部水平,以避免碰倒或打碎引流瓶 应保证胸腔闭式引流管接水封瓶的长玻璃管置于液面上2~3cm 术后初期每30~60min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1次,促进引流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直接的方法是观察玻璃管水柱是否随呼吸波动,正常水柱上下波动3~5cm
全部装置严格灭菌 导管插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水封瓶低于胸腔60cm 长玻璃管插至液面下3cm 患者安置平卧位
导管另一端应置于水封瓶水面下4~5cm 液气胸患者可选腋前线第4~5肋间,或在X线透视下选择适当部位 插管部位多取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 水封瓶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时,即说明肺已全部复张,可拔除导管 水封瓶引流后肺持久不能复张,可加用负压吸引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3〜4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3〜4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4〜6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4〜6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2~3cin,
液气胸患者可选腋前线第4~5肋间,或在X线透视下选择适当部位 插管部位多取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 导管另一端应置于水封瓶水面下1~2cm 水封瓶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时,即证明肺已全部复张,可拔除导管 导管水封瓶水面下过深气体引流不完全
衔接紧密,防止漏气 气胸引流管置于患侧第2肋间 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80cm 长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提示引流通畅 拔管时病人可自由呼吸
导管另一端应置于水封瓶水面下4~5cm 液气胸患者可选腋前线第4~5肋间,或在X线透视下选择适当部位 插管部位多取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 水封瓶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时,即说明肺已全部复张,可拔除导管 水封瓶引流后肺持久不能复张,可加用负压吸引
应保证胸腔闭式引流管接水封瓶的长玻璃管置于液面上2~3cm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30~50cm 患者带管下床需提高引流瓶平腰部水平,以避免碰倒或打碎引流瓶 术后初期每30~60min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1次,促进引流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直接的方法是观察玻璃管水柱是否随呼吸波动,正常水柱上下波动3~5cm
长玻璃管的液柱升高 长玻璃管中的液柱上下波动 水封瓶液面较前上升 引流胶管内有渗出液存留 患者咳嗽时有气泡逸出
液气胸患者可选腋前线第4-5肋间,或在X线透视下选择适当部位 插管部位多取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 导管另一端应置于水封瓶水面下1~2cm 水封瓶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时,即证明肺已全部复张,可拔除导管 导管水封瓶水面下过深气体引流不完全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3~4cm,水封瓶低引流口 6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3~4cm,水封瓶低引流口 4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4~6cm,水封瓶低引流口 3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4~6cm,水封瓶低引流口 6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2~3cm,水封瓶低引流口 5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3~4cm,水封瓶低引流口 6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3~4cm,水封瓶低引流口 4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4~6cm,水封瓶低引流口 3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4~6cm,水封瓶低引流口 60cm 水封瓶长玻管在水下 2~3cm,水封瓶低引流口 50cm
引流瓶应低于胸腔引流出口30~50cm 24h引流液少于150ml可拔除引流管 为保持管道密闭,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7~8cm 鼓励病人经常深呼吸与咳嗽,促进胸膜腔气体与液体的排出 更换引流瓶时应用一把止血钳夹闭胸腔引流管
1~2cm 2~3cm 3~4cm 4~5cm 5~6cm
拔管时病人可自由呼吸 气胸引流管置于患侧第2肋间 长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提示引流通畅 衔接紧密,防止漏气 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80cm
插管部位多取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 液气胸患者可选腋前线第4~5肋间,或在X线透视下选择适当部位 导管另一端应置于水封瓶水面下1~2cm 水封瓶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时,即证明肺已全部复张,可拔除导管
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80cm 衔接紧密,防止漏气 长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提示引流通畅 气胸引流管置于患侧第2肋间 拔管时病人可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