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两次地震震级的差异 两地海拔不同 “4・12”地震震源较深 台北距“3・31”地震震中较远
全球日期正好均分为两天 太阳直射点位于165°E. 全球处于20日的范围小于一半 太阳直射点位于65°W. 8.当地政府为救灾进行合理人员调度、物资调拨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与下列情形中相同的是 A. 公交线路规划 B. 台风预警 C. 监测海上石油泄漏 D. 搜救受伤人员
全球日期正好均分为两天 太阳直射点位于165°E. 全球处于20日的范围小于一半 太阳直射点位于65°W. 2. 当地政府为救灾进行合理人员调度、物资调拨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与下列情形中相同的是 A. 公交线路规划 B. 台风预警 C. 监测海上石油泄漏 D. 搜救受伤人员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靠近板块交界界线 远离板块交界界线 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 震区两侧地壳互相挤压
__与低压 气旋与反气旋 冷锋与暖锋 迎风坡与背风坡
全球日期正好均分为两天 太阳直射点位于165°E 全球处于20日的范围小于一半 太阳直射点位于65°W
大量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震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位于大陆架上,地壳不稳定 多座火山喷发而诱发地震 (2)在台湾2002年4月4日花莲地震发生时,高雄与之相比( ) A.震级相同、烈度较小 B.震级小、烈度小 C.震源浅、烈度小 D.震中距长、震级小
1920年12月16日 1921年12月16日 1922年12月16日 1923年12月16日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3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1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B.上地幔 C.下地幔D.地壳
19日10时2分 19日8时2分 20日05时2分 20日8时2分 2.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属于气象灾害 B.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海啸、泥石流、龙卷风 C.修建水库和矿山开采都可能诱发地震 D.此次地震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