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郎中”本指宫廷的侍卫;宋代以后,民间特称医生。“祖”本指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竖子”是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它还有“童仆”的意思。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喜悦;羽,声调激愤。 “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孔子庙,即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侍书”,古代官职名,指辅导太子学业,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青苗法,为宋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也称“常平新法”,其最终目的是充实国库,调节贫富差距。 “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古书常把五音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 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本是养牲畜的圈。 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教坊司是管理民间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齐衰、斩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敬称的还有“君”“公”“阁下”“卿”“足下”等。 周代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慷慨激昂。 大夫,官职等级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 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的凭证。
“晋侯、秦伯”的称呼是源于周朝分封的爵位,晋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所以叫晋侯、秦伯。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在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在丙寅三月之望”中的“望”是农历十五。 “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项羽的字。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之”是介于地名、人名之间的语助词 “楚左尹项伯者”中的“左尹”是楚国的官名,令尹的辅佐。
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正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时期的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伯、侯、子、男。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古时乘车,站在车的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作参乘,“乘”是两匹马拉的车。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伤感悲凉。 古时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导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 先妣抚之甚厚。——先妣:已故的母亲。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代男孩、女孩15岁成童时束发为髻。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指古代女子出嫁。
“陛下”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来就成了与帝王或太子面对面应对时对他们的敬称。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宾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来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拜臣下之礼,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喻、征召、声讨等的文书。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床:卧具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壬戌:干支纪年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的称颂、悼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