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2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24分)。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高中历史《四川省阆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阅读下列二个材料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2分2简要
阅读下列材料共22分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材料二汉武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材料二总统联邦法院国会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时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太宗谓侍臣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材料二天下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2分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
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请回答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材料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2分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2分
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3分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4分
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材料二1957-1966年工业交通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请回答1以上材料体现
材料解析题共8分1.阅读下列材料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史记请回答①史记的作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题15分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3分2概括指
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回答⑴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⑵从材
材料解析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洪水冲塌了房屋淹没了庄稼夺去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12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煤炭开采材料二石油开采请回答1请分别找出与材料一二图示所反映的变化的主要因素6
热门试题
更多
17.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泽惠他的子孙后代采取封王建藩制度分封制一直在封建社会存在说明了
6.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
2.商朝灭亡后小邦周还没有力量对商朝故地实行有效的控制为此武王的做法是
16.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10.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2.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29.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他要说明的是
31.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职权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8分
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春秋·公羊传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4.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9.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或邦字写作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其反映的制度是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苦无智慧命也了皇帝的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__治不了最怕地方__了身家性命也难保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皇帝为什么愁和烦恼的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个信息请就这两个信息说明历朝皇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其发展趋势是什么12分
9.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13.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
15.孙中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开始于
12.知州宋叶适言艺祖思靖天下以为不削节度则其祸不息于是姑置通判以监统刺史而分其柄命文臣权知州事使名若不正任若不久者以轻其权监当知榷税都监总兵戎而太守者块然徒管空诚受词诉而已这表明
4.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__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
7.武则天在宫城南面的南衙照例任用三省的宰相们处理国务此外又在宫城的北门内招集一批文学之士以便集思广益参议国事并编撰书籍时人称这批人为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
11.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
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__任命并向__负责的官员这应是指
32.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西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
2.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候为郡县不世官与此表述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不包括
6.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8.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14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4.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是
36.10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__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3分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3分
13.有学者评价清朝政治体制时说所有官员都屈从于一套严密的规章限制和牵制网络哪怕是在他们个人控制范围之外的一些事情上出现任何疏忽或过失都可能招来惩罚他意在说明清朝的官员
15.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热门题库
更多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历史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政治思想品德
英语
语文
中石油职称英语
理工类
卫生类
综合类
国际货运代理师
报关水平测试
报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