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血糖控制的目标时间不宜过快 一般争取12~24小时使血糖达到正常化水亚 应尽快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通常需在4小时内使血糖正常化 胰岛素的使用应该个体化,根据血糖的下降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血糖接近目标水平时应1~2小时监测一次 如血糖稳定在4.4~6.6mmol/L(80~120mg/dl),且胰岛素输注速度4小时无改变,可减少血糖监测次数 血糖连续8~12小时稳定在目标血糖范围,血糖监测可改为6小时一次进行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五次 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者,每日监测 1~2 次 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周监测血糖 4~7 次 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日监测血糖 2~4 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五次
原降血糖药增加剂量 改用降血糖作用更强的口服降血糖药 增加一种口服降血糖药 双胍类,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胰岛素治疗
全面评估其总危险谱后进行危险分层 立即开始进行药物降压治疗 目标血压应降至<130/80mmHg 在血压基本达标后再开始血糖的控制 原则上可将血压降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水平, 获益会越大
饮食及运动治疗 口服磺脲类降血糖药 口服双胍类降血糖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治疗
饮食及运动治疗 双胍类降血糖药 磺脲类降血糖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危重患者的胃肠外营养通常经中心静脉给予 目标血糖控制在4.5~6mmol/L更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胃肠外营养引起的过度喂养、高血糖可增加脓毒症的风险 营养袋在开始使用24小时内需废弃 重症患者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采取“允许性低热卡”原则
运动过程中携带巧克力预防低血糖 运动量较大时可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 血糖不稳定的患者要加强运动锻炼,控制血糖 在注射胰岛素后运动控制血糖 严重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宜进行运动干预
<140/90mmHg <130/80mmHg <150/90mmHg <150/80mmHg <130/90mmHg
原降血糖药增加剂量 改用降血糖作用更强的口服降血糖药 增加一种口服降血糖药 双胍类、磺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胰岛素治疗
饮食及运动治疗 双胍类降血糖药 磺脲类降血糖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教会患者自己利用便携式血糖计规律地进行血糖监测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教育患者要提高低血糖识别能力 每天均要进行4-6次指尖血糖监测 每3个月需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对于常发生低血糖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需适当放宽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五次 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者,每日监测1-2次 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周监测血糖4-7次 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日至少监测血糖五次
危重患者的胃肠外营养通常经中心静脉给予 目标血糖控制在4.5~6mmol/L更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胃肠外营养引起的过度喂养,高血糖可增加脓毒症的风险 营养袋在开始使用24小时内需废弃 重症患者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采取"允许性低热卡"原则
血糖控制满意,预约下一次随访 血糖控制不满意,预约下一次随访 血糖控制满意,增加药量 血糖控制不满意,增加药量 血糖控制不满意,建议转诊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至少监测血糖1次 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者,每周监测12天 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者每周监测血糖47次 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次
1~2小时一次 2~3小时一次 3~4小时一次 4~6小时一次 早、晚一次
通常用口服降糖药 血糖应控制在正常范围 尽可能快的降低血糖 治疗过程中每30分钟监测一次血糖 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时,多数患者胰岛素维持用量为1~2U/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