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用于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者 用于脑室内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不宜开颅手术者 放置脑室引流管应严格无菌操作,位置准确,深度适中,固定良好,保持通畅 脑室内引流管一般高于脑平面20—25cm,引流时间不少于15天 预防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瓶)
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现象 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 每日引流不超过600ml 观察并记录脑脊液性状和量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与量 脑室引流1周后直接拔除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堵塞 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 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管开口低于侧脑室10~15cm 保持引流通畅 每日引流不超过500ml 引流管内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说明引流通畅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引流管开口与侧脑室齐平 定期夹闭导管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 500ml 定期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即可拔管
搬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每日引流量不起过400ml。
引流管开口低于侧脑室10~15cm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 每日引流不超过500ml 引流管内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说明引流通畅 定时挤压引流管,每日更换引流袋
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15cm 定期夹闭导管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600ml 定时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即可拔管
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24~48H,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__症状 观察脑室引流管波动情况,注意检查管路是否堵塞 引流早期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闭、妥善固定 遵医嘱调整引流管高度,脑室引流瓶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5CM
困颅内压偏低而引起引流不通畅者暂不引流,对症处理 因管口吸附脑室壁引起者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室壁 若阻塞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 若阻塞可用注射器轻轻向外回抽 必要时换管
脑室引流管开口应高于侧脑室水平10~15cm 控制每日引流量在500mL以内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如引流管被小血块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 每日更换引流袋
用于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者 用于脑室内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不宜开颅手术者 放置脑室引流管应严格无菌操作,位置准确、深度适中、固定良好,保持通畅 脑室内引流管一般高于脑平面20-25CM,引流时间不少于15天 预防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瓶)
颅内压低于120~150mmH2O,此时将引流瓶抬高能观察到有脑脊液流出 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而盘曲成角,可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不能用注射器抽吸 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可挤压引流管 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不用盐水冲洗
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逆行感染 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的性状 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的颜色、量 预防脑室出血
用于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者 用于脑室内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不易开颅手术者 防止脑室引流管应严格无菌操作,位置准确、深度适中、固定良好,保持通畅 脑室内引流管一般高于脑室平面20~25cm,引流时间不少于15天 预防感染,每天更换引流瓶(袋)
引流管的护理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保持有效牵引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询问患者有无头痛等主观感受 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周更换头部无菌治疗垫巾和引流袋 搬动患者时应先夹毕引流管,安置稳定后再打开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与量 脑室引流1周后直接拔除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堵塞 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 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
脑室引流管开口应高于侧脑室水平10~15cm 控制每日引流量在500mL以内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如引流管被小血块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 每天更换引流袋
引流管开口与侧脑室齐平 定期夹闭导管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 定时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即可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