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血浆半衰期的大小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t体内药量已基本消除 可依据t大小调节或决定给药的间隔时间 一级代谢动力学血浆药物半衰期与原血药浓度有关
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血浆半衰期的大小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t1/2体内药量已基本消除 可依据t1/2大小调节或决定给药的间隔时间 一级代谢动力学血浆药物半衰期与原血药浓度有关
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进行 其消除速率表示单位时间消除实际量 药物半衰期为不恒定值 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有关 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恒量消除,半衰期恒定 恒量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 恒比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消除速率随血药浓度而改变
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临床上常用消除半衰期来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 符合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 一次给药后,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已基本消除
消除半衰期(也称生物半衰期, t1/2 ,简称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还与机体消除器官的功能有关 如果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有改变,表明消除器官的功能变化 肝、肾功能低下者,药物的生物半衰期缩短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长,表示药物在体消除慢,滞留时间长
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临床上常用消除半衰期来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 符合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 一次给药后,经过 5 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已基本消除
k=0.693/t½ k=t½/0.693 k=0.5/t½ k=t½/0.5 k=0.693t½
1.5个药物消除半衰期(t½) 2.6个t½ 3.8个t½ 4.3个t½ 5.2个t½
系指药物输注期间,任一时刻停药时,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在多房室模型中,药物的输注即时半衰期的时间是一恒值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长,输注即时半衰期也长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短,输注即时半衰期也短 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有明显相关性
恒量消除,半衰期恒定 恒量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 恒比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消除速率与给药剂量无关
等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小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大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等于药物消除半衰期的2倍 以上都不对
延长、偏低 缩短、偏低 延长、增加 缩短、增加 延长、不变
新生儿 肝功能损伤患者服用主要经肝代谢的药物 肾功能损伤患者服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致全身脏器淤血
恒量消除,半衰期恒定 恒量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 恒比消除,半衰期不恒定 药物半衰期的长短与初始浓度有关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t1/2大 t1/2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给药途径或剂量而改变 为了维持疗效,半衰期短的药物需频繁给药 消除过程具有零级动力学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