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儿童平均体温偏高 女性排卵后体温降低 老年人平均体温偏低 昼夜温差不能超过1℃ 肌肉活动增强体温升高
腋下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直肠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口腔测量3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腋下测量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
运动时体温升高 儿童体温较成人为低 老年人体温略有降低 女性排卵前基础体温低于排卵后 在一昼夜中午后 1-6时的体温最高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 人体的体温是一个恒定值 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髓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使其调节功能降低 只影响产热过程, 一般不影响散热过程 能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对正常人体温也能降低 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正常值为36.5℃~37.5℃ 小儿常用 昏迷患者可用 体温1日内有1℃以上波动 体温表放置舌下,紧闭口唇5分钟读数
应在奶间喂水 小儿戴眼罩 每半小时更换体位 观察病情 监测患儿体温
肛温最能反映体内温度 正常体温:肛温36.5~37.5℃或腋温36~37℃ 口温(舌下)一般比腋温高0.2~0.5℃ 肛温≥37.5℃或腋温≥37℃,且1d内的波动超过1℃,可定义为发热 根据腋温判断发热程度:低热:<38℃,中热:38~39℃,高热:39~41℃,极热:>41℃
正常值为36.5℃~37.5℃ 小儿常用 昏迷患者可用 体温1日内有1℃以上波动 体温表放置舌下,紧闭口唇5分钟读数
卵泡期基础体温较低,黄体期体温升高 双相型体温表示有排卵 基础体温曲线可反映黄体功能 体温上升持续3周以上提示早孕 体温上升持续3周以上提示胚胎发育良好
腋下测温法测量时间5~10分钟 腋下测温36~37℃为正常 腋下测温法最常用,也最安全,方便 口腔测温法测量时间3分钟,37℃为正常 腋下测温法和口腔测温法适用于各年龄组小儿
双向型体温提示有排卵 高温相持续3周以上早孕的可能性大 基础体温曲线能反映黄体功能 基础体温测定对助孕有利 基础体温能反映胚胎生长情况
小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全,易出现体温过高和过低,术中应注意监测体温 婴儿的MAC值比年长儿和成年人大 新生儿及婴儿经骶管阻滞可行腹部手术 阿托品因可引起心率加快,不宜用于小儿 __麻醉可抑制喉反射,饱胃的病人不能使用
小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全,易出现体温过高和过低,术中应注意监测体温 七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诱导及苏醒迅速,适于小儿麻醉诱导和维持 硬膜外有的使用应有损伤 阿托品因可引起心率加快,不宜用于小儿 __麻醉可抑制喉反射,饱胃的病人不能使用
清晨体温最高,午后体温最低 老年人体温略低 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运动时体温最高 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
运动时体温升高 儿童体温较成人为低 老年人体温略有降低 女性排卵前基础体温低于排卵后 在一昼夜中午后1~6时的体温最高
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 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 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 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
长时间从事夜间工作的人,在 24h内其体温一般在凌晨 4~6时最低 老年人体温低于成年人 女性排卵至经期前和妊娠早期,体温轻度升高 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女性体温较男性体温稍高
正常值为36.5℃~37.5℃ 小儿常用 昏迷患者可用 体温1日内有1℃以上波动 体温表放置舌下,紧闭口唇5分钟读数
通常体温在清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 女子体温略高于男子,排卵日最高 新生儿体温易波动 老年人体温往往低于成年人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可使体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