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MRI优势在于显示周围软组织情况及周边情况 MRI信号无特异性 边界清楚,周边可见低信号环 可侵犯周围软组织 注射GD-DTPA后,可见增强化
X线显示骨端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是一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骨肿瘤 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 好发年龄20~40岁 治疗以化疗和放疗为主
多见于20-40岁之间。 可恶变 注射Gd-DTPA后,可见异常增强。 可侵犯周围软组织 多发生于骨干
多发于骨端 多房状透亮区 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 无骨硬化包壳 软组织肿块
多见于20~40岁之间 可恶变 多发生于骨干 可侵犯周围软组织 注射GD-DTPA后,可见增强化
多见于20~40岁之间 可恶变 注射Gd-DTPA后,可见异常增强 可侵犯周围软组织 多发生予骨干
骨巨细胞瘤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潜在恶性 多见于年轻成人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细胞为多核巨细胞和基质细胞 分级对治疗可起决定作用 骨巨细胞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良性骨肿瘤比恶性骨肿瘤多见 并非所有良性骨肿瘤都有骨破坏 骨巨细胞瘤多数是良性的 碱性酸酶测定对恶性骨肿瘤诊断有意义 转移性骨肿瘤仅见于中老年人
是起源于骨髓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以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 是一种潜在恶性,可成骨的细胞 好发于20~40岁,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 Ⅲ型以基质细胞为主,属恶性 X线表现为位于骨端偏心,皂泡样改变
可出现“蛋壳陷落征” 骨膜反应 可借助动脉造影区分骨巨细胞瘤和骨囊肿 椎体巨细胞瘤不累及邻近椎体 病灶周围有明显的硬化缘
其典型X线征象为骨端的膨胀性纵向偏心性囊性骨破坏 男女发病比例相近,好发于24~40岁 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前者决定肿瘤性质 好发于长骨骨端及骨突 触之可有捏乒乓球感,软组织受侵可见表面静脉曲张
血管瘤:椎体、颅骨 软骨瘤:手的短管状骨 骨样骨瘤、尤文肉瘤:长骨骨干 成骨肉瘤:长骨干骺端 骨巨细胞瘤:扁骨
骨巨细胞瘤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潜在恶性 多见于年轻成人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细胞为巨细胞和基质细胞 分级对治疗可起到决定作用 骨巨细胞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骨巨细胞瘤较多侵犯脊柱 两者放疗效果均好 骨骺板对动脉瘤样骨囊肿有限制作用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成熟期骨骼 动脉瘤样骨囊肿既见于生长期也见于成熟期骨骼
溶骨性破坏,边缘假分隔征 骨皮质或包壳变薄、中断 局部骨膜反应及伴随的软组织肿块 瘤体内囊样低密度 瘤体内钙化或骨化
多见于20-40岁之间。 可恶变 注射Gd-DTPA后,可见异常增强。 可侵犯周围软组织 多发生于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