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闭式胸腔引流 胸腔穿刺抽出气体,择期剖胸探查 保守治疗,注意观察 穿刺排气后,行闭式胸腔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闭式胸腔引流 闭式胸腔引流同时应用抗生素 胸腔穿刺抽尽气体,择期剖胸探查 穿刺抽气后,停留闭式胸腔引流管持续引流 保守治疗,密切随访
第2肋间锁骨中线 第6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上胸部任一肋间 第7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第8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第2肋间锁骨中线 第6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上胸部任何-肋间 第7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第8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气胸引流插管部位在前胸壁锁中线第2肋间隙 血胸引流插管部位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第7肋间隙 在肋骨下缘插入带侧孔的胸腔引流管 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
拔管时在病人深呼气屏气时拔除引流管 插管部位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或7肋间隙 引流管深入胸腔约3~5cm 闭式引流要保证胸腔内气液体克服5~6cm的水柱 每日要观察导管是否通畅与引流的质和量
拔管时在病人深呼气屏气时拔除引流管 插管部位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或7肋间隙 引流管深入胸腔约3—5cm 闭式引流要保证胸腔内气液体克服5-6cm的水柱 每日要观察导管是否通畅与引流的质和量
病人宜采取半卧位 引流管双固定 定时挤压引流管 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观察术后引流量,不超过150ml/h
闭式胸腔引流 闭式胸腔引流同时应用抗生素 胸腔穿刺抽尽气体,择期剖胸检查 穿刺抽气后,停留闭式胸腔引流管持续引流 保守治疗,密切随访
第2肋间锁骨中线 第6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上胸部任何一肋间 第7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第8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如为气体,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前方上部引流为宜 如胸膜腔内为液体,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插管引流 为保持管腔通畅,要经常挤压引流管 引流管的侧孔应该深入胸腔内2~3cm 拔管时,待病人深呼气后屏气,再迅速拔出
如胸膜腔内为液体,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插管引流 为保持管腔通畅,要经常挤压引流管 如为气体,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前方上部引流为宜 引流管的侧孔应该深入胸腔内2~3cm 拔管时,待病人深呼气后屏气,再迅速拔出
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接头有无脱落 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搬动病人或者更换引流瓶时,双重夹闭引流管 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弓l流装置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告诉医生
病人宜采取半卧位 引流管双固定 定时挤压引流管 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观察术后引流量,不超过150ml/h
拔管是在病人深呼气屏气时拔除引流管 插管部位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或7助间隙 引流管深入胸腔约3~5cm 闭式引流要保证胸腔内气、液体克服5~6cm的水柱 每日要观察导管是_否通畅与引流的质和量
如血胸,则选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插管 如气胸,则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前方上部引流为宜 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局麻后,于上一肋骨的下缘置入引流管 为保持引流管通畅,要定时挤压引流管
第2肋间锁骨中线 第6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上胸部任一肋间 第7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第8肋间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
拔管时在病人深呼气屏气时拔除引流管 插管部位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或7肋 间隙 引流管深入胸腔约3 -5cm 闭式引流要保证胸腔内气液体克服5 -6cm的 水柱 每日要观察导管是否通畅与引流的质和量
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患侧腋中线第6肋间 患侧锁骨中线第3肋间 患侧肩胛下第7肋间 患侧腋前线第6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