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图中M、N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教案备课库《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下)中考题单元试卷:第9章溶液(22)》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08年常州市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
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t
1
℃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
图中A.B.两点对应溶液(分别对应a、b)均为饱和状态
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
1
℃,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右图中M.N.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A.点表示M.、N.两种物质在t
1
℃时均达到饱和
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两种溶液,当温度从 t
1
降至t
2
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
1
降至t
2
时,一定 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5℃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g
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将 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小
下图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将t
1
℃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在t
1
℃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
将t
2
℃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
℃,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
图中A.B.两点对应溶液均为饱和状态
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 分别冷却到t1℃,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分别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
1
℃,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要从b溶液中得到b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 结晶的方法
在t
2
℃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如图表示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
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分别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
1
℃,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 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t
2
℃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 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右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t
1
℃时,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a大
图中A.B.两点对应溶液均为饱和状态
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
1
℃,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分别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
1
℃, 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t
2
℃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 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t
1
℃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
图中A.B.两点对应溶液均为饱和状态
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
1
℃,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分别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
1
℃,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t
2
℃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下图表示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M.、N.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将t
1
℃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在t
1
℃时,M.、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二者相等
将t
2
℃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
℃,两溶液中均析出晶体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温度大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240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t
1
℃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
图中A.B.两点对应溶液均为饱和状态
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 分别冷却到t
1
℃,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分别将t
2
℃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析出 的a的质量比b多
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 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t
2
℃时,要配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需要相同质量的a、b
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t
1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t
2
℃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小
t
3
℃时,甲、乙两物质各20g可分别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
下图为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
不能
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
热门试题
更多
回顾实验和探究1如表一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表一物距u像的性质应用放大或缩小倒立或正立虚像或实像u>2f缩小倒立实像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u<f放大虚像放大镜①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②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性质③然后再分别改变物距2种情况重复以上操作观察成像情况④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下表.请你将表格填写完整.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叶子和小雨的实验数据如表二表二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得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一侧放大的像.3请利用光路图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像A′B′的位置.
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水中.则
冬天早晨起来窗户玻璃上有水珠这是现象水珠在玻璃的内或者外侧外面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如果有厚为2mm的茶色玻璃和厚为5mm的透明玻璃应选用的玻璃板是.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__.5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6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A′这一侧观察.7移去蜡烛A′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8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9移动蜡烛的位置多次测量物距和像距目的是.10另一组同学用跳棋代替蜡烛在方格纸上实验.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说出一点.
小明家所在的住宅区靠近高速公路在调查了本社区噪声污染情况后他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如下建议 1在社区中植树种草 2向社区中的每位居民发放耳塞 3在高速公路与住宅区间建隔音墙 4为住宅区装双层玻璃窗 5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你认为这些建议中能有效降低噪声污染的是.不能有效降低噪声污染或不适合的是.
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空钢管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在另一端可能听到此声音第一次声音是由传来的.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散热效果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B.40%C.60%D.90% 3请在图2中做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中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单位换算 12.54m=μm. 215m/s=km/h. 35.5min=s.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时蜡烛和凸透镜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上方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光屏向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为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点.
图所示四幅图片中能用来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是
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内看到钟表的钟面指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__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下面几种现象中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如图所示.则
你能够利用一张白纸和一把刻度尺测出一个凸透镜的焦距吗请简述测量步骤.
图中是一条反射光线请作入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然后让空气通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得出结论.
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其目的是使像成在.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移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时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5观察蜡烛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填左或右观察.6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7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填直线传播或反射.
如果一个物体5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1s内的速度是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走”又是以为参照物.
石块扔到水中引起水的而发声这时鱼会被吓跑主要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该
彩虹是光的现象.彩色电视机陈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即红蓝三原色.
现手中有一块透镜不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设计两种确定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方法一理由.方法二理由.
渔民叉鱼时看到的是鱼的像填虚或实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
热门题库
更多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
高一下学期数学
教案备课库
高一上学期数学
高一上学期化学
教案备课库
教案备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