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土桩、灰土桩常用来处理湿陷性黄土 土桩、灰土桩处理的范围为5~15m 对于5m以上的土层,在土桩或灰土桩施工后应予以清除 当土的含水量大于24%或饱和度大于65%时,挤密效果较好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租杂填土 土挤密桩法主要以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为目的 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减小地基水稳定性为目的 适用于处理含水量小于24%及其饱和度低于0.65的地基土
布桩范围可与基础底面积相同 桩孔直径宜为300~450mm 桩距宜为桩孔直径的2.0~2.5倍或按计算确定 一般工程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不应小于0.90
成孔可采用挤土法,也可采用非挤土法 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盖土层 当地基土含水量小于12%时,宜对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 当地基土含水量大于12%时,一般可直接施工,但当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桩孔可能缩径,桩孔周围土体易隆起,挤密效果差
当采用洛阳铲成孔时,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 夯实水泥土桩布桩范围可与基础范围相同 桩孔直径宜为600~1000mm 桩距宜为2~4倍桩径
土桩、灰土桩常用来处理湿陷性黄土 土桩、灰土桩处理的范围为5~15m 对于5m以上的土层,在土桩或灰土桩施工后应予以清除 当土的含水量大于24%或饱和度大于65%时,挤密效果较好
生石灰与掺和料的体积比可选用1:1或1:2 石灰桩应施工至孔口,并略高于原地面高度 石灰桩成孔直径宜为300~400mm,桩中心距取2~3倍孔径 石灰桩可仅布置在基础底面下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单桩水平向承载力特征值可以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当承台周围回填土夯实度满足要求时,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与承台正面土共同承担 当承台周围回填土夯实度满足要求时,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与承台正面土及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三者共同承担
生石灰与掺和料的体积比可选用1:1或1:2 石灰桩应施工至孔口,并略高于原地面高度 石灰桩成孔直径宜为300~400mm,桩中心距取2~3倍孔径 石灰桩可仅布置在基础底面下
桩径一般取500~800mm 桩距一般取1.5~2.5m或桩径的2~3倍 桩顶应铺200~300mm厚的砂石垫层 当采用碎砖三合土时,生石灰、碎砖、黏性土的配合比可采用的比例为1:1:1
当采用洛阳铲成孔时,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 夯实水泥土桩布桩范围可与基础范围相同 桩孔直径宜为600~1000mm 桩距宜为2~4倍桩径
初步设计时,石灰桩桩身抗压强度宜取350~500kPa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05~1.2倍 桩面积应按成孔直径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施工图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值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桩体夯实时平均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6 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桩顶标高以上应设300~500mm厚的2:8灰土垫层 采用土桩挤密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宜大于250kPa
成孔可采用挤土法,也可采用非挤土法 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预留一定厚度的覆盖土层 当地基土含水量小于12%时,宜对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 当地基土含水量大于12%时,一般可直接施工,但当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桩孔可能缩径,桩孔周围土体易隆起,挤密效果差
初步设计时,石灰桩桩身抗压强度宜取350~500kPa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05~1.2倍 桩面积应按成孔直径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施工图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值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 土挤密桩法主要以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为目的 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减小地基水稳定性为目的 适用于处理含水量小于24%及其饱和度低于0.65的地基土
桩径一般取500~800mm 桩距一般取1.5~2.5m或桩径的2~3倍 桩顶应铺200~300mm厚的砂石垫层 当采用碎砖三合土时,生石灰、碎砖、黏性土的配合比可采用的比例为1:1: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单桩水平向承载力特征值可以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当承台周围回填土夯实度满足要求时,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与承台正面土共同承担 当承台周围回填土夯实度满足要求时,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与承台正面土及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三者共同承担
所有的建筑桩基础均应进行抗震验算 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液化土层的桩周摩阻力应进行适当的折减 桩数较多的挤土桩的施工可使桩间土挤密,液化可能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