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硫酸镁的治疗浓度和()浓度相近,故治疗中应严密观察毒副作用,控制入量。

查看本题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对其他组织.器官及全身的毒副作用  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小  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  用药次数显著减少  药物可缓慢地释放进入体内  
41~48℃,50%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40~45℃,50%硫酸镁  40~45℃,40%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0.75~1mmol/L  1~2mmol/L  1.7~3mmol/L  3~4mmol/L  4~5mmol/L  
每日总量为25~30g  硫酸镁静脉滴速为1—2g/h  睡前臀肌深注硫酸镁5g  血清镁离子浓度2mmol/L发生镁中毒  降压作用显著  
25%  10%  30%  35%  60%  
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痉作用  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发挥药效很快,常用于急救,丸剂缓控释剂发挥药效平稳缓慢常用于慢性疾病  氨茶碱治疗哮喘病效果很好,但有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若制成栓剂可消除这种毒副作用  固体剂型如片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服用磺胺类药物一定要多饮水  
不完全流产  稽留流产  难免流产  先兆流产  完全流产  
药物适量,以免毒副作用过大  在明显的免疫缺陷出现前实施抗病毒治疗  至少应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监测血浆病毒浓度和CD4+细胞计数  
硫酸镁静脉滴注  盐酸哌替啶肌注  肼屈嗪静脉滴注  甘露醇静脉滴注  地西泮静脉滴注  
药物适量,以免毒副作用过大  在明显的免疫缺陷出现前实施抗病毒治疗  至少应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监测血浆病毒浓度和CD4细胞计数  
41~48℃,50%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30~40℃,50%硫酸镁  30~40℃,40%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药物适量,以免毒副作用过大  在明显的免疫缺陷出现前实施抗病毒治疗  至少应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监测血浆病毒浓度和CD细胞计数  
30~40℃、50%硫酸镁  41~48℃、50%硫酸镁  30~40℃、40%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41~48℃、10%硫酸镁  
40~45℃、50%硫酸镁  41~48℃、50%硫酸镁  40~45℃、40%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镁离子可抑制运动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从而使骨骼肌松弛,故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  镁离子可使血管内皮合成PGI增多,血管扩张,痉挛解除,血压下降  镁依赖的ATP酶恢复功能,有利于钠泵的运转,达到消除脑水肿、降低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制止抽搐的目的  临床应用硫酸镁治疗子痫,对宫缩和胎儿有不良影响  硫酸镁过量可使心肌收缩功能和呼吸受抑制,危及生命。治疗有效血镁浓度为1.7~3mmol/L,血清镁浓度达3.5~5.0mmol/L时膝反射消失出现中毒症状  
30~40℃、50%硫酸镁  41~48℃、50%硫酸镁  30~40℃、40%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41~48℃、25%硫酸镁  
测定体液中药物浓度  使用药物个体化、合理化  观察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  减少毒副作用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