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镜下应同时观察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 发现异常白细胞应逐个分类并报告 低倍镜可观察血涂片染色质量 发现幼稚红细胞应逐个分类并报告 低倍镜可观察涂片边缘有无巨大细胞
再生性左移,其白细胞总数增高 退行性左移,其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 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数<10% 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幼稚细胞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左移、中度左移和重度左移
血涂片干透后方可染色 染色时间与温度有关 复染时不可先加染液 染色过淡可复染 染色过深只有重新涂片再染 染色过深时不可用甲醇脱色 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 染色偏酸或偏碱时需要调整缓冲液pH后重新染色
重新采血进行复查 将取血量20μl改为40μl 可计数8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结果乘以2 结合血涂片中白细胞的分布情况综合判断 将取血量20μl改为10μl
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 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 淋巴细胞多位于涂片的边缘 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 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
该患者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MCV升高,MCH升高,MCHC正常,RDW升高 这类贫血患者血涂片上可见点彩红细胞、H-J小体及有核红细胞 细胞内外铁均增高 白细胞数正常或减低
再生性左移,其白细胞总数增高 退行性左移,其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 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数<5% 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幼稚细胞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左移、中度左移和重度左移
血培养 血涂片 皮肤淤点涂片 脑脊液涂片 脑脊液培养
涂片尾部淋巴细胞少 涂片中部幼稚细胞多 涂片尾部中性粒细胞多 涂片越薄细胞分布越差 涂片移动宜采用“城墙”式
每份样本制作3张血涂片 用禊形技术制备血涂片 以瑞氏染液进行染色 以Romanowsky类染液进行染色 采用"城垛式"方法观察血涂片
涂片尾部,中性粒细胞多 涂片尾部,淋巴细胞少 幼稚细胞多分布于涂片中部 采用“城墙”式移动涂片进行分类,有助于弥补分布差异 涂片越薄,细胞分布越差
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 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长轴均匀分布 淋巴细胞多位于涂片的边缘 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 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
重新采血进行复查 将取血量20μl改为40μl 可计数8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结果乘以2 结合血涂片中白细胞的分布情况综合判断 将取血量20μl改为10μl
每份样本制作3张血涂片 用楔形技术制备血涂片 以瑞氏染液进行染色 以Romanowsky类染液进行染色 采用“城垛式”方法观察血涂片
低倍镜下观察血涂片的染色质量及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观察胞浆内的颗粒和核分叶情况 若发现异常或幼稚的白细胞应逐个分类并报告 若发现有核红细胞应逐个分类并报告所占白细胞的百分比 应采用低倍镜观察涂片边缘及尾部有无巨大的异常细胞或寄生虫
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 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 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 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
有核细胞多时染色需时长 应计数涂片边缘所有有核细胞 白细胞数12.0×109/L时应分类100个白细胞 白细胞数15.6×109/L时应分类200个白细胞 宜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处进行分类
计数血涂片体尾交界区域的白细胞数 有核红细胞不计入白细胞中,要单独报告 幼稚异常的WBC应计入白细胞计数中,并分类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无需有序进行
该患者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MCV升高,MCH升高,MCHC正常,RDW升高 这类贫血患者血涂片上可见点彩红细胞,H-J小体及有核红细胞 细胞内外铁均增高 白细胞数正常或减低
应计数涂片边缘所有有核细胞 白细胞数12.0x10/L时应分类100个白细胞 有核细胞多时染色需时长 白细胞数15.6x10/L时应分类200个白细胞 宜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处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