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用文字描述法检验水样中臭的原理是:检验人员依靠自己的嗅觉,在()和()闻其臭,用适当的词句描述臭特性,并按等级报告臭强度。()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环境监测《水质现场监测》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用文字描述法测定水中臭时如果水样中存在余氯应该如何处理
臭阈值法检验水中臭某一水样最低取用50ml 稀释到200ml时闻到臭气则其臭阈值为
8
4
14
臭阈值法检验水中臭时其检验人员的嗅觉敏感程度可用或测试
检验臭的人员不需要嗅觉特别灵敏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即可
文字描述法测定臭的水样应用玻璃度采集用塑料容器盛水样
文字描述法适用于天然水水水和水中臭的检验
文字描述法检测水中臭时采样后应尽快检测最好在样品采集后h内完成
2
6
12
24
检验人员在冷时20℃和煮沸后闻水样的臭尝水样的味并用适当的词句描述其特性臭味的强度按
3个等级报告
4个等级报告
5个等级报告
6个等级报告
7个等级报告
为了检验水样中臭实验中需要制取无臭水一般用自来水通过颗粒活性炭的方法来制取
用文字描述法检验水样中臭的原理是检验人员依靠自己的嗅觉在和闻其臭用适当的词句描述臭特性并按等级报告臭
常温,沸腾时
25℃,煮沸冷却至25℃后
20℃,煮沸冷却至20℃后
20℃,煮沸后稍冷
检验人员在20℃和煮沸后闻水样的臭尝水样的味并用适当的词句描述其特性臭和味的强度等级按下列何答案报告
6个等级报告
5个等级报告
4个等级报告
3个等级报告
8个等级报告
用臭阈值法进行水中臭的检验应在检臭实验室中进行检臭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不能分散注意力并不受及的干扰
文字描述法检测水中臭时采样后应尽快检测最好在样品采集后小时内完成
2
6
12
24
用臭阈值表示水中臭检验结果时闻出臭气的最低浓度称为水样稀释到闻出臭气浓度的稀释倍数称为
用文字描述法测定水中臭时如果水样中存在余氯应如何处理
将水样与铂-钴标准色列比较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可直接用文字描述色度
文字描述法检验水中臭时臭强度分为几级各级的强度是怎样定义的
臭阈值法检验水中臭时需要确定臭的阈限即水样经稀释后直至闻不出臭气味的浓度
文字描述法测定臭的水样应用玻璃瓶采集用塑料容器盛水样
文字描述法是粗略的检臭法由于各人的嗅觉感受程度不同所得结果会有一定出入
热门试题
更多
地表水采样前的采样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平原含盆地地区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一般不少于每100km2
如果采集的降水被冻或者含有雪或雹之类可将全套设备移到高于℃的低温环境解冻
采集湖泊和水库的水样时由于分层现象导致非均匀水体采样时要把采样点深度间的距离尽可能加长
为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采集测定溶解气体易挥发物质的水样时要把层流诱发成湍流
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称为
采集的样品应
为测定水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一定要采集混合水样
采集测定微生物的水样时采样设备与容器不能用水样冲洗
用于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的水样一般使用作盛装水样的容器
从监测井中采集水样采样深度应在地下水水面米以下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质
当水面宽大于100米时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是条
在进行长期采样过程中条件不变时就不必对每次采样都重复说明仅叙述现场进行的监测和容易变化的条件如气候条件和观察到的异常情况等
定量采集水生附着生物时用最适宜
对于流速和待测污染物浓度都有明显变化的流动水精确的采样方法是
在地下水监测项目中北方盐碱区和沿海受潮汐影响的地区应增测项目
测定氟化物的水样应贮存玻璃瓶或塑料瓶中
测定水中余氯时最好在现场分析如果做不到现场分析需在现场用过量NA.OH固定且保存时间不应超过不时
对于开阔水体调查水质状况时应考虑到成层期与循环期的水质明显不同了解循环期水质可采集表层水样了解成层期水质应按深度分层采样
测定BOD和COD的如果其浓度较低最较用保存
用导管采集污泥样品时为了减少堵塞的可能性采样管的内径不应小于毫米
地下水监测井井管内径不宜小于米
采集河流和溪流的水样时在潮汐河段涨潮和落潮时采样点的布设应该相同
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有季节性变化采样频次取决于水质变化的状况及特性对于水质控制监测采样时间间隔可为如果水质变化明显则每天都需要采样甚至连续采样
测定水中重金属的采样容器通常用铬酸-硫酸洗液洗净并浸泡1-2d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
废水中一类污染物采样点设置在
沉积物样品的存放一般使用广口容器且要注意容器的密封
测定水中六价铬时采集水样的容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以保证其密封
采集地下水时如果采集目的只是为了确定某特定水源中有无待测的污染物只需从采集水样
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水面下毫米采集柱状水样采样瓶容器不能用采集水样冲洗
热门题库
更多
环境监测
环境法
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化学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修复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
国土资源
化学水处理技术
水质工程学
水资源科学
清洁生产
大气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