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是迄今为止唯一位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综合练习》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林家铺子》、《骆驼祥子》等,曾被誉为“人民艺术家”,__期间因不堪折磨而离世。
赫尔曼·黑塞,生于瑞士,后入德国籍,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苏轼(1037~1101),宋代著名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曾被诬入狱,屡遭贬谪,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韩愈一样,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张洁,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沉重的翅膀》、《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唯一一 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
2000年四川西北部马尔康县的藏族作家阿来以其民族题材的作品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设
1956年
1978年
1981年
1991年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浙江作家是
贾平凹
陈忠实
王旭烽
麦家
路遥
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是谁
阿来
张洁
贾平凹
麦家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什么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它每过几年评选一次
泰戈尔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东方作家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表明我们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所以迫切地需要这样的奖项来让大家接触文学这其
公众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前所未有
公众对于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缺乏了解
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的我军著名作家是
丁玲
周立波
杜鹏程
魏巍
巴金的秦腔和白鹿原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表明我们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所以迫切地需要这样的奖项来让大家接触文学这其
公众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前所未有
公众对于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缺乏了解
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位两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导演是的
2000年来自四川西北部马尔康县藏族作家阿来以其民族题材的作品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
1956年
1978年
1981年
1991年
茅盾文学奖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是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作者是当代女作家__________她的__________获茅盾文学奖
20世纪80年代为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我国设立了
全国作家协会
茅盾文学奖
冰心文学奖
巴金文学奖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表明我们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所以迫切地需要这样的奖项来让大家接触文学这其
公众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前所未有
公众对于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缺乏了解
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的我军著名作家是
丁玲
周立波
杜鹏程
魏巍
秦腔这部小说是哪位作家的著作该作品曾获得那一年第几届茅盾文学奖与此同时你还知道其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
以下不属于我国国家级文学奖的是哪项
巴金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蒲松龄短篇小说奖
热门试题
更多
贫贱夫妻的女主人公是
沙叶新的剧作有
1962年西戎的短篇小说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论
被作为朦胧诗的标本而成为争论对象的诗歌是
赵满囤是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下列作品的作者是史铁生的是
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
沉重的翅膀塑造的改革者形象是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红旗谱的作者是红岩的作者是创业史的作者是
关羽—219年字汉族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
石室之死亡的作者是
干校六记的作者是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杰出的三位画家这三杰分别指三人
下列属于陈奂生系列小说的是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原名孙洙关于书的题目有的说法是取自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法是取自诗三百
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新时期较早出现的在军事题材社会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小说是
的代表作阿Q正传主人公阿Q是个受了屈辱不但不去正视反而自我安慰的形象说自己是胜利者
芙蓉镇的作者是
我国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简称
小说棋王中的主人公是
初唐四家皆擅长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和书法的继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许灵均是小说中的人物
下列人物中属于创业史的有
宋宝琦是刘心武小说中的人物
是矛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分析小说也是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被誉为叶圣陶的扛鼎之作它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
是新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在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小说陈奂生上城中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热门题库
更多
中国文学
民间文学
国外文学典故
古典文献学
汉语言文学
希腊神话
儿童文学
藏族文学史
汉语史
庄子
中西文化对比
中国近代文学史
文学理论
新闻学与传播学
图书馆学
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