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重视语言修辞。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左传》襄公十五年引),韩愈强调:“惟陈言之务法” (《答李翊书》)。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璧。其中的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更是传诵不衰。 同是离别之作,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一种离别的哀怨:“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文选·苏武诗四首》)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继承包括六朝在内的以往具有生命力的书面语言,又吸收当代口语,熔铸提炼,形成适合于当时社会的流畅生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