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 居住区规划应有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综合经济指标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 采用分散供热居住区内还应增设供热管线
居住区道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小区路、组团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宅间小路不计入居住区道路用地 宅间小路应具备通行机动车条件
人行出口间距为90m 机动车对外出人口的间距为160m 小区内主要道路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有3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大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组团路的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三级
居住区道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小区路、组团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宅间小路不计入居住区道路用地 宅间小路应具备通行机动车条件
组团路的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小区路的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居住区内地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三级
组团路的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三级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宜大于等于750 当居住区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三个方向应与城市道路相连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3m,纵坡不应大于2.0%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机动车道最大纵坡≤8%,L(坡长)≤200m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居住区道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小区路、组团路应按红线控制宽度 宅间小路不计入居住区道路用地 宅间小路应具备通行机动车条件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3m,纵坡不应大于2.0%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0;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
不宜小于20 m 6~9 m 不宜大于20 m 不宜小于10 m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机动车道最大纵坡≤8%,L(坡长)≤200m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应大于70° 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轮椅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宜大于等于75度 当居住区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三个方向应与城市道路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