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预应力筋实测抗拉强度的5%—10% 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5%—10% 预应力筋实测抗拉强度的5%—8% 预应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5%—8%
预应力筋张拉应采用应力控制方法,控张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当张拉实测伸长值与超过理论伸长值6%时,必须停止张拉,防止预应力超张。 当张拉实际伸长值不足理论伸长值,则必须补张。 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可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实施。
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 养护期内不得装入预应力筋 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 25m 的直线预应力筋, 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 25m的直线预应力筋, 可在一端张拉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未要求时, 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80% 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 80%, 且不低于 30MPa。 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 设计未要求时, 应不低于水泥浆设计强度的75%
承担预应力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张拉设备的校准期限不得超过1年,且不得超过300次张拉作业 预应力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张拉前应进行检验 锚固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可方使用电弧焊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 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张拉 对平卧叠层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层构件重量产生的水平摩阻力,会阻止下层构件在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弹性压缩的自由变形 张拉过程中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5% 当采用预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在预应力筋张拉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张拉的方法来弥补多种预应力损失
台座在先张法生产中,承受预应力筋的全部张拉力 在先张法中,施加预应力宜采用一端张拉工艺,张拉控制应力和程序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 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85%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界面短边边长的4%
提高预应力筋的屈服强度 拉直预应力筋 使每根预应力筋的应力一致 减小预应力损失
不应低于极限强度值的75% 不应低于标准强度值的75% 不应低于平均强度等级值的75% 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0%
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和实际伸长值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均匀交错地设置在结构两端 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断丝,滑丝,断筋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
预应力筋张拉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85% 张拉过程中应抽查预应力值,其偏差不得大于或小于按一个构件全部钢丝预应力总值的5% 在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 为了校核预应力值,在张拉过程中应测出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
在先张法中,当采用单根张拉,其张拉顺序宜由下向上,由中到边进行。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通常预应力筋张拉方式有一端张拉、俩端张拉、分批张拉和补偿张拉等方式。张拉顺序是采用对称张拉的原则。 预应力筋的张拉以控制张拉伸长值为主,以预应力筋张拉力值作校核。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张拉顺序是先张拉楼面梁、后张拉楼板。板中的无粘结筋可依次张拉,梁中的无粘结筋可对称张拉。
不应低于极限强度值的75% 不应低于标准强度值的75% 不应低于平均强度等级值的75% 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单根张拉时,其张拉顺序宜由下向上,由中到边(对称)进行 设计无要求时,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60%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且不得大于构件界面短边边长的4% 超过10h尚未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检查
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张拉预应力钢筋 先张法多用于现场生产大型预应力构件 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且不应低于30MPa 后张法施工要在预应力筋张拉后立即进行孔道灌浆 先张法施工中,预应力筋不需要进行超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