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外耳道后、上、下三壁骨与软骨交界处

查看本题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  外耳道骨部与软骨部间有外耳道峡部  外耳道一般呈S形  外耳道后上方有外耳道软骨切迹  外耳道骨部上方由颞鳞组成,其深部与颅中窝仅隔一层骨板  
外侧2/3为软骨部,内侧1/3为骨部  成人作外耳道检查时,应向前上方牵拉耳廓  婴儿作外耳道检查时,应向后上方牵拉耳廓  外耳道从外向内,其方向是先斜向后上,后斜向前下  外耳道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层厚,与骨膜结合疏松  
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  外耳道骨部与软骨部间有外耳道峡部  外耳道一般呈L形  外耳道前下方有外耳道软骨切迹  外耳道骨部上方由颞鳞组成,其深部与颅中窝仅隔一层骨板  
外耳道长2.5~3.5cm  外耳道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软骨部约占其外2/3,骨部约占其内1/3  外耳道有两处狭窄部位  一处狭窄位于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处狭窄位于外耳道峡部  
软骨部和骨部交界处  骨部距鼓膜0.5cm处  外耳道外1/3和内2/3交界处  外耳道外2/3和内1/3交界处  外耳道入口处  
外耳道前上壁  外耳道后上壁  外耳道下壁  外耳道左壁  
外侧2/3为软骨部,内侧1/3为骨部  成人作外耳道检查时,应向前上方牵拉耳廓  婴儿作外耳道检查时,应向后上方牵拉耳廓  外耳道从外向内,其方向是先斜向后上,后斜向前下  外耳道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层厚,与骨膜结合疏松向后下方牵拉耳廓。外耳道皮下组织极少,皮肤与骨膜或软骨结合紧密  
软骨部和骨部交界处  5cm处  外耳道外1/3和内2/3交界处  外耳道外2/3和内1/3交界处  外耳道入口处  
阻滞耳颞神经外耳道支部位  阻滞迷走神经外耳道支部位  阻滞迷走神经耳前支部位  阻滞耳大神经部位  阻滞枕小神经部位  
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  外耳道骨部与软骨部间有外耳道峡部  外耳道一般呈S形  外耳道后上方有外耳道软骨切迹  外耳道骨部上方由颞鳞组成,其深部与颅中窝仅隔一层骨板  
主要由软骨组成  婴儿的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均末完全发育,故较狭窄  外耳道软骨壁不存在裂隙  全部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  鼓沟为完整的环状结构  
外耳道软骨部  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交界处  外耳道骨道  外耳道骨部深处  外耳道骨部皮下组织  
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  骨部距鼓膜0.5cm狭窄是外耳道峡部  外耳道一般呈S形  外耳道后上方有外耳道软骨切迹  外耳道骨部上方由颞鳞组成,其深部与颅中窝仅隔一层骨板  
成人和小儿的外耳道平均长2.5~3.5 cm;  成人的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处为软骨部与骨部交界处,另一处为外耳道峡;  外耳道最狭窄的部位在骨性外耳道的中段;  新生儿的骨性和软骨性外耳道未发育完全,一般由纤维组织构成。  
外侧2/3为软骨部,内侧1/3为骨部  成人作外耳道检查时,应向前上方牵拉耳廓  婴儿作外耳道检查时,应向后上方牵拉耳廓  外耳道从外向内,其方向是先斜向后上,后斜向前下  外耳道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层厚,与骨膜结合疏松  
外耳道长约 3.5-4.5cm  外耳道由占 2/3的软骨部和占 1/3的骨部组成  外耳道狭窄位于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外耳道对声音有集音、放大和辨别的作用  外耳道的上皮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骨性部皮肤  软骨部皮肤  前壁皮肤  底壁皮肤  骨性部和软骨部皮肤  
骨性外耳道口的后上方  鼓窦处  外耳道的前方  外耳道的后方  骨性外耳道口的后下方  
外耳道长2.5~3.5cm  外耳道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软骨部约占其外2/3,骨部约占其内1/3  外耳道有两处狭窄部位  一处狭窄位于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处狭窄位于外耳道峡部  
脓肿经外耳道的软骨与骨交界处,即Santorini裂,进入外耳道  经翼上颌裂可进入翼腭窝  穿破腮腺深面的包膜进入咽旁或咽后间隙  沿着颈部间隙往下扩散到纵隔  向上可通过颅底扩散到颅内  

热门试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