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试分析空气流量或温度对恒定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的影响?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某物料在干燥过程中达到临界含水量后的干燥时间过长为提高干燥速率下列措施中最为有效的是
提高气速
提高气温
提高物料温度
减小颗粒的粒度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某湿物料湿物料处理量为5kg/m2干基含水量0.5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0.15
1.25h
0.972h
1.502h
0.530h
同一物料如恒速干燥段的干燥速率提高则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
不变
增加
减小
不确定
在恒速干燥阶段对干燥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物料的含水量
热空气的温度
热空气的湿度
气流的速度
在内部扩散控制阶段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有
空气的性质
物料的结构、形状和大小
干基含水量
湿基含水量
等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越大临界含水量越高降速阶段会较早开始
同一物料如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加快则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将增大
当物料中含水量降到平衡含水量时干燥速率等于
通风是指采取措施加大空气流通的保管手段利用干燥空气的大量流通能降低货物的含水量降低货物温度的作用
影响物料干燥速率的因素是
提高加热空气的温度
降低环境湿度
提高空气流速
提高物料温度
改善物料分散程度
同一种物料在一定的干燥速率下物料愈厚则其临界含水量愈高
在恒定干燥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仅降低空气的湿度
干燥过程的临界含水量将提高,恒速干燥阶段时间延长
干燥过程的临界含水量将降低,恒速干燥阶段时间延长
干燥过程的临界含水量将提高,恒速干燥阶段时间缩短
干燥过程的临界含水量将降低,恒速干燥阶段时间缩短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干燥面积上被干物料所能气化的水分量称
气化量
干燥速率
实际含水量
临界湿含量
平衡含水量
若加大热空气流量干燥速率曲线有何变化
湿物料在指定的空气条件下被干燥的极限含水量称为
结合水;
平衡含水量;
临界含水量;
自由含水量
固体物料在恒速干燥终了时的含水量称为
自由含水量;
结合水;
临界含水量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某湿物料使物料由含水量X1=0.2干燥至X2=0.05所需时间为2.0h已知物料
4.610 h
1.331 h
3.278 h
3.681 h
间歇恒定干燥时如干燥介质中水汽分压增加温度不变则临界含水量Xc
增大
减小
不变
不确定
湿物料的不仅与湿物料的性质和干燥介质的状态有关而且与湿物料同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及相对速度有关
湿基含水量
干基含水量
平衡含水量
临界含水量
分别指出干燥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速率对等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的影响
热门试题
更多
在相同的外压及温度下沸点越低的物质挥发
简述简单蒸馏与精馏的区别
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液相回流和上升蒸气
某操作中的吸收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气体混合物中A组分若y1下降LVPT等不变则回收率
物理吸收操作是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蒸馏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差异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含SO2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为0.02kmol/m3的SO2水溶液在一个大气压下相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1.62C.大气压则SO2将从相向相转移
对于二元理想溶液若重组分含量越高则泡点温度
用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层数时为什么用一次相平衡方程就计算出一层理论板
用q代表进料热状况说明q=0q=10<q<1时的意义
压力温度将有利于吸收的进行
溶液被加热到鼓起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称为温度
对于二元理想溶液x-y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说明该物系
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和塔底上升蒸气
对于二元理想溶液α大说明该物系
低浓度气体吸收中已知平衡关系y*=2xkxa=0.2kmol/m3.skyA.=2l0-4kmol/m3.s则此体系属控制
精馏操作中当q=0.6时表示进料中的含量为60%
脱吸因数S可表示为
对于二元理想溶液若轻组分含量越高则泡点温度
精馏塔的塔顶和塔底为什么要分别设置冷凝器和再沸器
对于正在操作中的精馏塔若改变其操作回流比对塔顶产品浓度会有何影响
精馏操作中回流比的上下限各是什么情况
吸收塔底部的排液管成U形目的是起作用以防止
精馏操作中回流比的上限称为
什么是理论板
吸收因数A可表示为
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为l/KL=l/kL+H/kG当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若吸收剂入塔浓度X2降低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吸收结果将使吸收率
用逐板计算法求理论板层数时用一次方程就计算出一层理论板
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为l/KL二l/kL+H/kG当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热门题库
更多
除盐水
化工热力学
化工流体力学
化学分离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电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制药工程
物理化学
ABS生产工艺
煤气净化回收工艺
电子政务
电气运行类技术
电视机原理
移动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