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 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 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 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
高原波的发生是颅内压增高发展的一个过程,表示此时空间代偿已完全丧失 当高原波出现时,颅内压力已经很高 开始出现高原波时,颅内压力为中度增高,不伴任何症状,如进一步发展,颅 内压迅速增加,高原波持续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 睡眠时,由于CO2 潴留,颅内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因而易出现高原波 高原波反复发作,加重了脑血液循环障碍,加重了脑功能损伤,因此要尽快降低颅内 压,中断高原波的发生
质点P的振幅最大 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
心室波为大小不等极不均齐的低小波 可见频率极慢的心房波,但与心室波无关 心室波增宽,有继发性ST—T改变 心室波为连续快速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 扑动波的频率可达300~500次/分
调制电流的幅度 调制时被调波所发生的幅度变化 调幅波幅度的变化量 调幅波幅度的变化量与被调制前电流振幅之比 调幅波的幅度与未调制波振幅之比
只引起耳蜗顶部基底膜发生振动 只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发生振动 整个基底膜均有振动,振幅大小相同,终止于顶部 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振幅逐渐增大,近顶端达到最大振幅 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开始较大而后逐渐调小,近顶端处逐渐消失
只引起耳蜗顶部基底膜发生振动 只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发生振动 整个基底膜均有振动,振幅大小相同,终止于顶部 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振幅逐渐增大,近顶端达到最大振幅 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开始较大而后逐渐减小,近顶端处逐渐消失
U波发生在T波之后0.02~0.04s 正常U波振幅可达0.2mV 心率快时U波振幅降低 正常人U波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直立 正常U波的形态为前半部平缓,后半部斜度较大
可见与QRS波群无关的P波 QRS波群增宽,有继发性ST—T改变 心室波为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 频率可达140~200次/分 心室波为大小不等极不均齐的低小波
U波发生在T波之后0.02~0.04s 正常U波振幅可达0.2mV 心率快时u波振幅降低 正常人U波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直立 正常U波的形态为前半部平缓,后半部斜度较大
U波发生在T波之后0.02~0.04s 正常U波振幅可达0.2mV 心率快时u波振幅降低 正常人U波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直立 正常U波的形态为前半部平缓,后半部斜度较大
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质点P.的振幅最大 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
高原波的发生是颅内压增高发展的一个过程,表示此时空间代偿已完全丧失 当高原波出现时,颅内压力已经很高 开始出现高原波时,颅内压力为中度增高,不伴任何症状,如进一步发展,颅内压迅速增加.高原波持续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 睡眠时,由于CO2潴留,颅内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因而易出现高原波 高原波反复发作,加重了脑血液循环障碍.加重了脑功能损伤,因此要尽快降低颅内压,中断高原波的发生
U波发生在T波之后0.02~0.04s 正常U波振幅可达0.2mV 心率快时U波振幅降低 正常人U波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直立 正常U波的形态为前半部平缓,后半部斜度较大
只引起耳蜗顶部基底膜发生振动 只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发生振动 整个基底膜均有振动,振幅大小相同,终止于顶部 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振幅逐渐增大,近顶端达到最大振幅 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开始较大而后逐渐减小,近顶端处逐渐消失(16/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