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施工监测流程:1、布置监测点;2、位移沉降观测;3、数据成果误差分析;4、编写监测报告。其正确的顺序是()。

查看本题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位移观测点  渗流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  水文观测站  
测量控制点的观测  基坑护坡的安全监测  施工塔吊基的沉降观测  建(构)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  再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  
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  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布置2个点进行监测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  监测点应布置在基坑几何形状的特殊点上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不应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沉降  位移  真空度  孔隙水压力  地下水位  
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及地面的沉降监测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  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2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  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  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水平位移监测  变形点监测  弯曲点监测  结构物中心点监测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2点  建筑倾斜监测点布置时,监测点宣布置在监测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  建筑倾斜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不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  再布置2个点进行监测  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  不再安排监测  
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  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布置2个点进行监测  
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  再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2点  建筑倾斜监测点布置时,监测点宜布置在监测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  建筑倾斜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不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酌情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  每期监测时间,一级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10天有效数据  每期监测时间,二、三级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天,数据有效性符合相关要求  现状监测应与气象现场观测同步进行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应布置观测点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应布置1个监测点  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个点  
沉降观测  倾斜观测  位移观测  裂缝观测  挠度观测  
水平位移  沉降监测  垂直观测  建筑物变形监测  施工安全变形监测  

热门试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