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查看本题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  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  
阴阳家学派  纵横家学派  杂家学派  稷下学派  
纵横家  阴阳家  农家  名家  
始终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小国寡民   王权强大  长期实行贵族政治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隋唐时期   商周时期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__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孟子,名珂,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战国策》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  《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  《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刘向,讲述纵横家的政治主__策略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成为儒家重要的“六经”之一。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比较忠实而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前722-前467)250年间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纵横家的策谋和传说的汇编,刘向是它的校订者和最后编订者。按照年代的方式汇集了继春秋以后,下至秦吞六国约240年间(前460-前221),当时谋臣策士的活动和他们游说的种种谋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言行总集。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7万余字,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约515年间的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史事。它长于记历史人物的谏言和对话,语言古朴,议论时的旁征博引,对话中的巧譬善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