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君主__制度的终结》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南京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是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法令
试述南京临时政府对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秘书的来源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__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
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够完善
缺乏彻底的革命纲领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负责印刷临时政府的各类文件公报的总统直辖机关是
法制局
印铸局
公报局
秘书处的文牍科
临时之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这是在南京临时政府发表的中庄严提出的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临时约法》
《宣告友邦书》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孙中山提出的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的条件不包括
国务__须由同盟会员担任
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
遵守临时政府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新总统在南京就职后孙中山再卸任
评析南京临时政府
保护人民财产令是由发布的法令
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
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
临时参议院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体现在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__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A.南京临时政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是黎元洪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它采取的孤立和敌视政策是
公然要挟清政府派兵__
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增派军队进行武力威胁
扣留中国海关税收
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地位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意义
以下对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表述正确的是
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是过渡时期的政权
有其局限性
政权实行维护封建土地制度的政策
热门试题
更多
孙中山希望通过临时约法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但这一约法并没有达到限制袁世凯__的目的其关键原因是
1903年发表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1911年广州起义时被尊称为炸弹大王的同盟会员一路奋勇当先终因弹尽力竭为清军所俘壮烈牺牲
1911年11月6日被袁世凯派人__于石家庄车站的人物是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首先发动的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即
在清政府实行的中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学校教育实现了与科举取士彻底脱钩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系列活动中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历史事件是
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
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此次起义牺牲了众多革命骨干成员但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
从兴中会的恢复中国到同盟会的恢复中华孙中山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1903年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在安庆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并率领学生军攻占军械所与清军激战被俘牺牲
从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扫清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思想障碍同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论战内容主要围绕同盟会纲领进行但不包括
促使孙中山在思想上由学习西方到联合苏俄的主要因素是
请问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是哪个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是因为①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④形成了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
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__的特别规定是
下列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革命军中马前卒指的是
孙中山在1924年指出我中华民国以前13年徒有民国虚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这句话的含义是①民主共和的观念没有被人民接受②资产阶级多数时间没有真正掌握民国政权③临时约法和国会被肆意践踏④资产阶级统治尚未在全国确立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列入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1904年至1905年在中国东北爆发这是外国侵略者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发动的战争
1904年2月黄兴宋教仁等在湖南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纲领
热门题库
更多
世界近代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工业设计史
史学概论
世界上古史
中国教育史
中国书法史
西方文论史
明清小说史
中国历史地理
服装史
民国史
外国建筑史
中国画论
中外教育管理史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