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卷库
试题库
当前位置:
X题卡
>
所有题目
>
题目详情
亚述帝国是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 )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查看本题答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国家统考科目《单项选择》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严谨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第一个建立的草原帝国是
匈奴
夏
辽
金
在艺术上享有第一个黄金时代美誉的是拜占庭帝国哪一时代的文化
查士丁尼时代
马其顿王朝时代
科穆宁王朝时代
安基卢斯王朝时代
古代亚欧大陆文明的整合大多是通过武力的冲撞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建立有关的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
十字军东侵
下列关于古代西亚与美洲文明的说法当中全都不正确的是①以色列犹太王国的第一个国王是所罗门②波斯帝国在大
①③⑤
②③④⑥
①②③
①④⑤⑥
通过连续的军事扩张至公元2世纪初当时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的大帝国这个帝国是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当中国处在汉朝时期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拜占廷帝国
12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__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
秦朝
汉朝
唐朝
元朝
埃及最终成为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是在下列哪位国王统治时期
图特摩斯一世
阿蒙霍特普四世
拉美西斯二世
图特摩斯三世
到公元前7世纪后期亚述成为地跨西亚北非的什么时代的区域性帝国
新石器
金石并用
青铜器
铁器
波斯帝国在哪位国王统治时期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居鲁士
冈比西二世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三世
美国对外扩张的第一个阶段是追求
大陆帝国
海洋帝国
世界霸权
国际制衡
古埃及成为地跨西亚北非的帝国是在时期
早王国
后埃及
新王国
中王国
当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西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大帝国是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灭亡和第二个横跨三大洲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
十字军东侵
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暴力的冲撞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建立有关的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
十字军东侵
当中国处于盛唐时期西亚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大帝国是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
21.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__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
秦朝
汉朝
唐朝
元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是
西周
秦朝
秦国
西汉
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建立有关的征战是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
“十字军”东侵
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建立有关的征战是
希波战争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罗马帝国的扩张
十字军东侵
热门试题
更多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的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前英法德美力量变化表内容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70—1913年工业增长位数1.31.94.68.11860年时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2341913年时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4211913年时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345材料二第一条在法英俄意总参谋部之间应立即签订军事协定这项协定应规定即使俄国决定派遣其主力进攻德国它也须保持最小限度的兵力用以反对奥匈目的是阻止该国集中其全力来反对意大利第二条意大利方面必须运用其全力和英法俄共同作战反对它们所有的敌人第三条法英舰队应给予意大利积极和经常的支援直到奥国舰队被歼灭或和约签订为止第九条法英俄共同承认意大利同维持地中海的均势利害攸关遇有全部或局部瓜分土耳其亚洲领土的事情发生它意大利应在亚得里亚省的地中海地区获得价值相等的一部分在那里意大利已经获得作为意英协定目标的权利与利益第十条苏丹现时在利比亚所有的权利与特权应给予意大利——意大利与协约国的秘密协定1915年4月26日材料三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者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们观念和亚洲本身都在改变——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持续四年零三个月又十天六大洲的38个国家约15亿人口卷入这场战争受战争动员的总人数为7350万战争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交战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就打2080亿美元相当于1793—1907年历次战争总支出的10倍因此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人为的大灾难——选自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扼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其后果和影响
表明各种民主制度被破坏殆尽中华民国仅剩下一块空招牌的事件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日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帝于是从谊计乃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徙城阳王喜为淮南王时又封淮南厉王四子皆为列侯齐文王薨亡子乃分齐为六国尽立悼惠王子六人为王又迁淮南王喜于城阳而分淮南为三国尽立厉王三子以王之——选自前汉书材料二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日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错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日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日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选自史记材料三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朝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选自前汉书用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选自前汉书·中山靖王传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矣——选自前汉书·诸侯王表序材料三中实行推恩之令的是哪个皇帝他采纳了谁的建议其主旨是什么
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名的史诗是
文明不服从运动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柏拉图的是
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率领臣民接受了
吠陀
明初的屯田包括
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
淮军
文景之治
在对中国的侵略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最早提出建立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的是
甘地主义
试扼要评价清末新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日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帝于是从谊计乃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徙城阳王喜为淮南王时又封淮南厉王四子皆为列侯齐文王薨亡子乃分齐为六国尽立悼惠王子六人为王又迁淮南王喜于城阳而分淮南为三国尽立厉王三子以王之——选自前汉书材料二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日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错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日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日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选自史记材料三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朝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选自前汉书用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选自前汉书·中山靖王传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矣——选自前汉书·诸侯王表序材料一中上疏的大臣是谁该治安策是上给哪个皇帝的其主旨是什么
长城抗战
试述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与影响
南衙与北司之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①不能正确地认识当时社会的矛盾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与罗马人发生布匿战争的是
在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的是
拜占庭帝国即
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里曾走在世界的前列开始落后于西方是在
米勒特制
热门题库
更多
高考历史
国家统考科目
香港法概论
反间谍法
__学
合同法
证据学
民事诉讼法学
民法学
刑法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法理学
竞争法
国际公法
国际经济法
农村政策法规